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度云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网盘 (1)、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度云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网盘
(1)、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5篇
(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而萨宾娜作为女人的一切悲伤和柔弱,是在一次次渴望爱的获得中,被自行***退了。和特蕾莎一直追求肉体的唯一性相比,萨宾娜在对精神桎梏的集中营中,反叛的舞姿显然更深情和忧伤。
(5)、在小说的推进过程中,着几个关键词被分析、研究、定义、在定义,因而转变为存在的类别。小说建立在这几类别之上,如同一座房子建立在它的横梁之上。
(6)、什么意思啊?人只能活一次不是很正常吗?活过就是有所经历,怎么可以说没有活过。这句话好像出自于一个没有爱过,快乐过,悲伤过的人之口,难道所有的人生经历对他来说都一文不值吗?
(7)、而萨宾娜一直钟情的那顶礼帽,她喜欢赤裸着带着这顶帽子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女权对男权的赤膊相见,是对整个媚俗时代的反戈一击。如果她再有多一点的耐心,她和弗兰茨的词汇或许会像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像一种旋律自然地融进另一首歌曲。或许在弗兰茨的真情感化下,她会重新成为一个自愿放弃攻击性的女人。
(8)、在晚上回小区的时候,小区的路边摆着书摊在不显眼的位置,有一本书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熟悉的书名,不熟悉的内容,以及充满疑惑的作者。
(9)、昆德拉的大部分小说都离不开一个神秘的数字——“七”,许多小说都是七个章节,例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便是的。他说这是被一种深沉的潜意识的,难以理解的需要,一种我逃脱不了的形式上的典型,驱使着。我所有的小说都是基于数字七结构的变种。
(10)、昆德拉笔下的这三个人物,各自代表当下人众生百态,比如托马斯,就是小说为其设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11)、但是特蕾莎不一样,托马斯爱上了她,就因为六次的巧妙的机遇,他爱上了这个纯真的女人。他留她过了夜,并且和她生活了一辈子。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情是理想主义者的。她做爱时,“在她体内的喊叫,是为了表达她那幼稚的理想主义者的爱情,要消除一切的矛盾,消除肉体和灵魂的两重性,甚或消除时间。”
(12)、但永恒轮回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其实就是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生活会循环往复。这是个细思极恐的假设,这意味着,在你的人生中,如果你做错了一个选择,那么这个错误会永远重复下去。尽管你能从1岁活到100岁活上个无数遍,但是你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永恒轮回真的存在,人生得多沉重啊。然而我们现实生活,相对于永恒轮回的生活中好像就没有这么恐怖了,我们的生活不但不会永恒循环,而且只有一次。但是问题又来了,就像托马斯想:
(13)、在小说中,弗兰茨是最明显的媚俗的代表。在萨宾娜离开他之前,他一直像个未长大的大孩子,随着自己的感性驱使,而不做理性的思考。而萨宾娜离开他之后,他便把她当做一种女神的代表,那想象中萨宾娜的眼光作为生活中的动力。此时,他似乎长大了,男子汉了,做出了“真正”的决定了,但仍然是一个强壮的大男孩,走在媚俗的前线。
(14)、穿梭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隐秘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
(15)、背叛,在萨宾娜眼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背叛,当然是她以进为退的最好盾牌。因为我怕你离开我,我就先一步背弃你。“背叛,就是脱离自己原来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而萨宾娜觉得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16)、交通:11路;128路;368路;406路;501路;707路;804路;907路
(17)、整本书中将媚俗执行得最彻底的莫过于萨比娜的第二任情夫弗兰茨,因为他参加了“伟大的进军”(柬埔寨内战结束后,法国、***联合一支由知识分子、演艺明星、记者等组织的救援队前往柬埔寨被越南占领的边境地区“进军”),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8)、我被打动并进入的那刻是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开始的。这一章很奇妙,没有它,小说依然完整,但是有了它,你觉得自己竟在小说中有了角色。
(19)、媚俗是对生物学、美学、道德伦理、***上的,一切***的、丑的、罪***的、杂音的绝对否定。
(20)、让我在新年后春寒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一股暖流,在书中开篇第一部《轻与重》中,昆德拉这样写道:永恒轮回之说从反面肯定了生命之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
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度云pdf
(1)、读《熊镇》时,漫不经心地读到一句话,当它在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时,我瞬间就想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是:“责任是一种负担,自由是一种欲望。”我觉得用这几句来解释米兰 ·昆德拉提出的爱情中的“轻与重”的关系再好不过。米兰·昆德拉在书的开头写到:“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2)、静下心来,再听原唱,我还是没忍住当年的感动!
(3)、所以她是很多男人的情人,更是自己永远的情人,因为她一直在背叛,一直在脱离既定轨迹。每一个现在的萨宾娜其实都不是现在的她了。这种时刻的逃离,是一种更长久的奔赴。
(4)、这源于,萨比娜与原生家庭是互相毁灭的,在她十四岁爱上一个同龄男孩,惊恐的父亲整整一年不允许她外出之后,她就背弃了父亲绘画的方向,并从此用一生开始叛逃,总是投向未知,追寻那不担之轻。
(5)、我不敢过分怀疑,因为这本小说实在太有名。我口口声声说不相信权威,其实还是有点相信,因为这不是权威啊,而是权威中的权威,成为经典了。所以我要谦虚地说:好好读书,天天琢磨。不过我想:“得了吧,还琢磨?就是要琢磨,也要过几年再琢磨,在那时,说不定不用琢磨就读透该书,会明白到底是作者太高深还是我太愚笨。
(6)、我们看重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轻与重之间难以取舍,因为轻的可能变成重,重也可以变成轻,我们害怕做决定,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又如何判断哪一个决定是对,哪一个决定是错呢?
(7)、但是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在对待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事物身上的态度,才是人类道德测试的开始,是真正善意的体现。“人与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8)、这是第一读,希望第二次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认识。
(9)、「为何我坐在你的墓前,却因为一条狗而流泪」
(10)、萨比娜一生都在追求“轻”,更追求“媚俗”的对立面。
(11)、或许这本书写的过于沉重,但我更相信以***攻***,我在一个偏僻安静的乡村小学读完了这本外国文学巨著小说。
(12)、先介绍下作者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他从小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广泛阅读过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的他,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在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从此便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确立重要地位。但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并且作者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1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72OkVE_wUNEqc6Vi5b5Bw提取码:ipuf 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4)、所以,在托马斯看来“只有一次就是从来没有”的,轻得不能再轻的人生,其实就是最“重”的人生。而他的生命轨迹也匪夷所思的、不可避免的,由“轻”转向了“重”,就像一股莫名而来的洪流,将他卷入、卷入,最终被不知名的力量裹挟着,坠入亘古不变的生命之河,并在安静的河底幸福的死去。
(15)、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为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16)、毕竟作者笔下媚俗的代表弗兰茨,是一个必须活在别人眼中才能有存在意义的人。但在萨宾娜面前,他愿意放弃一切强力。虽然很感人,但是对于萨宾娜,是这一刻,她永远把这个男人剔除掉了。
(17)、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
(18)、这可真是个不轻松的提问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而每一次选择题只能做一个决定……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的沉重,所以有人会选择逃避,不做任何决定,不为任何决定所困。
(19)、小编今天为您选择了一本小说,让我们透过书中人物的故事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
(20)、特蕾莎的软弱是以假乱真,她是真的强大,她在下一盘自己都没看穿的棋,但是结局她会彻底放下恐惧;而萨宾娜的强大是倒***出来的力量,她是真的需要一个爱她的男人,成全她那份最真实的柔弱。有些人浑身带刺,往往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保护自己。萨宾娜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男人,弗兰茨爱她,崇拜她,却不能理解她。托马斯理解她,依赖她,却并不爱她。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度云网盘资源
(1)、所以小说中描述当特蕾莎和萨宾娜唯一一次的共处,以彼此心领神会的托马斯的妻子和情人身份出现的她们,赤裸相见的时候,空气都变得极其暧昧和吊诡,特蕾莎是深深被萨宾娜吸引的。
(2)、而作为一个女性,最大的矛盾就在于,特蕾莎是渴望成为萨宾娜的特蕾莎,而萨宾娜是渴望回到特蕾莎的萨宾娜。但是“成为”和“回到”在这个太过短暂的人生里,都永远只能在路上。
(3)、昆德拉在一开篇就在告诉我们要警惕绝对的自由。
(4)、希望等自己生命更成熟一点的时候,再读,能理解更多一点。
(5)、后来的弗兰茨,是一个柔软的人,一个害怕失去,害怕伤害,却被伤害的人。
(6)、还有两个情结,或者叫做信物,一是托马斯的人生之问,那句“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的两个动机,托马斯凭此维系他对特蕾莎的怜爱与不弃,也凭此说服自己的放浪。这句哲学意象的疑问与回答,深意不止在托马斯身上,也应该在我们每个人,每个关注自己精神生活的人心里,以各种版本回荡过无数次吧。
(7)、卡列宁显然比托马斯和特蕾莎还要享受乡村生活,它在这里成了“时间的总管”,因为村子里没有任何需要变动的事情,时间有规律的重复着。日复一日的耕田、放牛,收获食物,吃面包,喝啤酒,早早的睡觉,早早的起床,简简单单,一成不变。
(8)、交通:地铁2号线芙蓉广场站,下车步行十分钟可到。附近公交站有小吴门站、八一桥站、松桂园站等。
(9)、这在第一部《轻与重》里,通过个人观察***,通过个体命运反射***命运,是作者家国情怀沉重的一笔。我想,于这重中,主人公第一次选择了轻——逃离,逃离个人情感的夜夜梦魇,逃离祖国重创的日日梦魇。
(10)、他曾经也“重”过,他结过婚,还有过一个孩子。可离婚后他才发现他竟一点也不想念婚时的生活。相反,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最想追寻的。他是个外科医生,吃着***的“铁饭碗”,加上他巧妙的沟通技巧,他能够吸引一大批女性的注意。于是他就成了一个浪荡不羁的花花公子。
(11)、托马斯到底是怎样看待特蕾莎的呢?我们还得从那个梦里的篮子说起。这是一切的开始和结束。
(12)、萨比娜是一个永远都在离开的女人。她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固化”。她喜欢托马斯,是因为托马斯是男版的她。她会因为托马斯违背了自己寻花问柳的“原则”与特蕾莎结了婚而把他的袜子藏起来,让他穿上女袜回家,以作惩罚,但她也终身将托马斯和特蕾莎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13)、外遇遇到捷克***动乱不断,特丽莎选择离开托马斯,但是这个女人在托马斯心理烙上深深的烙印。
(14)、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是缘于一日午间的小憩。我躺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习惯性摸起一本书,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准备稍读片刻后休息,于是就遭遇了那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模糊的记忆之门也就随之缓缓地开启了。
(15)、昆德拉真的很会写,这么多人生大命题的探讨,这么多深刻的道理,通过一个故事串联在了一起,真是一种超能力。深度、可阅读性都让我叹为观止。
(16)、有时候,就是给你选择,那选择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必须马上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17)、“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18)、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在深思熟虑之后,冷静客观的做出决定的人。但我也相信,有些决定,是在思考的过程中,还未成熟的做出的。就像一个小小的“早产儿”,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它就诞生了。而人只能活一次,无法验证哪个决定是对,哪个决定是错,托马斯幸运的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我们呢?
(19)、米兰·昆德拉,这位出生于捷克,却坚称自己是法国作家,流亡法国40年后依然拒绝回到自己祖国的作家,对于小说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小说的诞生不是来自于某一个概念、观念、理念,而是来自某个人物,而他笔下的人物又诞生于某一个场景、一句话、一种气味、一个具体的细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男主人公托马斯的诞生,就来自于一句德国谚语——einmalistkeynmal“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20)、但祖国再也不能给他安逸的生活氛围,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他的代表作《玩笑》被列为禁书,同时他的d籍也被开除。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百度云资源
(1)、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米兰·昆德拉
(2)、在乡村度过的最后几年对卡列宁来说一定是最幸福的。它在那里遇见了梅菲斯突,一只粉红色,爱干净的,聪明的小猪。它喜欢梅菲斯突,不喜欢村里的狗,因为他们都被拴在自家门口傻乎乎的乱叫。而梅菲斯突是如此与众不同,卡列宁喜欢这种与众不同。
(3)、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4)、有一段描述是这样的:当捷克政要被劫持到莫斯科签了协议回到布拉格,杜布切克在演讲中一再停顿,整个***结结巴巴,忍气吞声,屈辱成了家常便饭。小酒馆招待出身的特蕾莎,届时已经成长为一名冲上街头拍摄俄国士兵持枪对准游行人群的摄影师,但在个人情感障碍与家国危难双重压迫下,她与托马斯不得不移居瑞士,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5)、生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6)、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或许太过于沉重,我自信并没有真正完全将这本书读懂,只是通过第三方视角来窥得了作者的部分意图,但终归是别人的观点。等我变得更加成熟些后,我会将这本书再读过,真正的去了解作者内心的世界。
(7)、就像父亲对戳着儿子的脑门儿***:“蠢蛋”,不是不爱他,只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8)、昆德拉在小说中提出的轻、重、灵、肉、记忆、虚弱、眩晕、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意义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依然在照射着当下的人和没有解决的人性问题。
(9)、最后,昆德拉说明“人不是自己的主人”,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10)、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之轻,除非我们愿意承受生命之重。我们眼里不能只有自己所没有得到的东西,而应清楚,你所有的到底是什么,它们到底有多厚重。“命运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做一个“人”吧,灵与肉不分离,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生命。
(11)、当她的母亲发现自己一切都失去了,于是开始寻找罪魁祸首,两任丈夫她已无力惩罚,于是,女儿成了可以补偿这一切的人质。母亲让她体验一种犯罪感,像原罪一样说不清的罪过,母亲让她体会没有廉耻心的世界,仿佛要以自己的厚颜无耻勾销她过去曾看重的青春和美貌,那种自我毁灭式的粗犷之举,尽管让特蕾莎屈从,但却没有让她堕落,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于第一次之中,第二次爱上她。
(12)、PS:自从看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觉得楼下的两只流浪狗很像卡列宁,特别是小眼睛的那只,贴个图给大家看看。要不是胖胖怕生,好想领养它们,特别乖的两只狗,感情也好,总是一起来去,相伴相随。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
(14)、在他十二左右的时候,一天,弗兰茨的父亲突然弃他母亲而去,母亲成了孤身一人。弗兰茨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母亲为了不给他造成伤害,轻描淡写地隐瞒了真相。那一天,在他们一起出门要去城里走走时,弗兰茨发现母亲穿的鞋不成对。他很不安,想提醒她,又怕伤了她。他同母亲在街上走了两个小时,双眼始终不能从她的脚上移开。从那时起,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痛苦。
(15)、虽然我读两遍了小说,但是总感觉自己还没有读透。可能作者本身就是在乱发议论,冒充深沉,自以为是哲学家,想说点人生道理却说得一滩糊涂,或者作者根本没有说透什么,所以我看不透。也可能我还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思辨能力去理解作者。
(16)、这本电商常年打折的书,争议颇多。一派将米兰·昆德拉视为小资情调,对此嗤之以鼻,一派人觉得自己段位不够,看不懂。
(17)、特蕾莎与弗兰茨,两个生命之重的角色。特蕾莎渴望理想化的爱情,为托马斯的放荡折磨,因为在她的理念里,灵与肉无法分开。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蕾莎的观念传统又老实,羞耻心与价值观是她“重”的体现。弗兰茨则是一个极富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一生坚定追求自己的信念,也最终为此丧命。他有安稳的生活,固执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许是大众眼里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他的“重”恰恰在于与世俗强烈的联系。
(18)、你可以,但是绝对的自由真的给你快乐吗?如果体会过被牵动的幸福,你还会想要绝对的自由吗?
(19)、你想要自由吗?你认为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而活?
(20)、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下载
(1)、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2)、1947年,18岁的昆德拉加入捷克共产d。此后他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随后又爱上音乐和写诗。
(3)、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因为消亡让一切没有意义,世界的面目丝毫不会改变。永恒的很轻薄,比如一张照片,会消逝的***又算得了什么?
(4)、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是捷克著名小说家,他从196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以来,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奖。米兰·昆德拉擅长以反讽的手法、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的生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随意、通俗,实质沉重、精致、深邃,充满了人生哲理与智慧,闻名世界、享誉全球。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玩笑》等等。
(6)、他的生命之轻不是对自我生活的放纵,而是最终压倒他的确实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7)、这个跷跷板在这个没有轮回的人世间大开大合地摇摆着,直到他们一起把卡列宁埋葬在两棵苹果树中间,跷跷板产生了一瞬间惊讶的平衡。这种生与死的和谐,反手给了轻与重一巴掌,于是灵肉也不愿再乱生事端,就此安息了。
(8)、什么是重?什么是轻?开头其实就有答案了。关系是重,孤独是轻。无所谓好坏,一切意义都是人赋予的,从现在起,你可以不需要任何意义,也能很好的过完此生。
(9)、这一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抛开那个时代的热血变革之外,更让我看重的是雷东宝和萍萍之间以及小杨巡和那个东北女朋友的爱情故事。
(10)、可以说昆德拉是跨行跨的最成功的作家,这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没有办法。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专业更让他受世人尊重。
(11)、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12)、她是托马斯唯一一个完全摒弃“三”的原则,并且保持了大半生的情人关系的人,哪怕在托马斯和特蕾莎婚后都是如此。
(13)、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4)、作者:格格,一个爱自由爱读书的上海玫瑰女人,复旦理工毕业,却颇具人文情怀,射手B型。曾在国内一线大型百强企业从事市场营销高管工作,自由撰稿人。去过一些***,见过一些人,读过一些书,做过一些事。喜爱笔尖上的文字,舌尖上的美食,脚尖下的旅途。
(15)、萨宾娜是特里莎妒忌的对象,因为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
(16)、托马斯和特蕾莎就在回环的“轻与重”、“灵与肉”的标题里乐此不疲地玩着跷跷板的游戏。爱不可怕,爱的不够深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明明不够深爱,还因为多重私欲的缠绕变形,信以为真的给爱增砖添瓦。
(17)、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18)、20005/GOOD NIGHT FRIENDS
(19)、人的这一生或许都是这样,前面是清清白白的谎言,后面是欲盖弥彰的真相。
(20)、因为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1)、所以,梦里也知身是客。我们是自然的寄居者,我们是宇宙的过客,人类的感情归根结底,是那样无足轻重地虚无缥缈。
(2)、生而为人,世间的事除了生和死,都是小事,然而生和死,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不是自然的主人,不是历史的主人,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怎样过这一生才有意义?我们怎样选择我们的生活?我们怎样确保自己所选择的是最好的?深入时间之中,经历了世间百态,体验过各种情绪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知道这些都没有答案,或者说,它们的答案都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3)、原来男女之爱、朋友挚爱和祖国之爱可以放在一起,结婚后的事情,朋友圈子的变化,作为d员的***高度。
(4)、实际上在小说中,托马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选择,只是“非如此不可”的感觉,让他踏出了每一步,这是环境所迫,也是感性所使。托马斯、萨宾娜、特丽莎、弗兰茨等人都不知道孰重孰轻,他们只是作者笔下的棋子,架构起作者对于“存在”的思考。最后,“轻”与“重”的概念的进入了我们的思考的世界。可是到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5)、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盛名书籍
(7)、另外的怀疑理由是,是否因为翻译?我们读者没有能力直接阅读原版小说,只能依靠翻译。所谓的翻译犹如别人嘴巴里咀嚼过的米饭,带着口水,喂到我们嘴里,我们吃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香味和滋味。隔着这层口水,我们有什么资格评价一本难懂的小说?所以不评说,本文充其量是——读译作后感。
(8)、我们想要更好、更多、更高、更远,想要不断的超越和颠覆自己,厌倦甚至鄙视简单的重复。我们想要追求不同的女人、男人,享受不同的美食,体验不同的数码产品。我们喜欢“更新换代”,“升级”听起来就让人欲罢不能。没有几个人类会因为每天叼着一块羊角面包往返于面包店和家之间,而感到无比幸福和陶醉。
(9)、作者: (捷克)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原作名: Nesnesitelnálehkostbytí译者: 许钧 出版年: 2003-7页数: 394
(10)、记得看完书的当时,就有一个好姐姐的结婚二十年纪念日,她邀我去参加,还要我作为她的好姐妹发言。看着面容如此姣好的姐姐,还有她那大她好像十岁,一直有点腿疾的先生,这样如此热烈地秀着他们风雨同舟共同渡过的岁月,我的脑海中跳出的就是生命的厚重。于是我说:两个人携手走过的生命是热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是岁月之轻,而你们是一对将生命隆重庆祝的、可以承载风风雨雨的伴侣!
(1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从字面上来讲是令人迷惑的,这也许是我一直没能鼓起勇气也好,下定决心也好,去翻开这本书的原因。为什么“轻”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为什么会是轻的?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有这样的领悟?彼时,年少的我自认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慢慢的,我发现,答案似乎一直潜藏在生活的轨迹里,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生命的“褶皱”里。
(12)、新加坡早报也不好好说话,一位作者这样评价小说的男主人公托马斯
(1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说:“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热、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爱情可以是热烈的,一见倾心的,惊涛骇浪的,无可避免的,退无可退的,甚至也可以是爱不忠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