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写的散文有哪些?精选83句文案

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 1、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作品 (1)、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与

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

1、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作品

(1)、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教材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中。

(2)、有一天大雾弥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3)、而他决然地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不容置喙,让你闻声击节。

(4)、音乐会内容也丰富多了。经常爸爸妈妈当观众,爷爷拉二胡,我唱歌,奶奶跳舞,一家人其乐融融。

(5)、黑暗的远方不断延伸,远处出现了一个橙黄相间明晃晃的身影,瘦小,还是瘦小。

(6)、我忍不住的回头,微弱的灯光下,那个不断拉长的身影……

(7)、《我的丁一之旅》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继《务虚笔记》推出十年后,史铁生的最新长篇现代爱情小说。《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我”、“史铁生”、“丁一”,三者合实乃身器和心魂互相寻找的一人。

(8)、我低声反驳道:“可是这是行书,字加粗了就不好看了。”

(9)、新班主任吕老师是个很严厉的老师,我们都很怕她。有天语文晚自习,吕老师正在讲习题,我趁她低头之际,悄悄转头对着后排同学,又是低语,又是比手势。谁知吕老师猛然抬头,用手指着我,厉声喝道:“你,上来!”我颤巍巍地走上讲台,只见吕老师怒目圆睁,好似一只母老虎。“我告诉你,在我讲课时不许交头接耳,我生起气来,你是接不住招的。”我不敢言语,如木鸡般呆立。教室里几十双眼睛都看着我,我脸上发烫,眼中无神,任凭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向我砸来。良久,吕老师方停下,让我回座位,继续讲起课来。我仿佛是穿越地狱回来的人,倍受煎熬,久久不能平静。

(10)、“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史铁生的作品是最可以放心地推荐给儿女的。’”

(11)、是的,当你用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你就复活了——

(12)、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男,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13)、王安忆曾经说:倘若史铁生不残疾,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是,“章台柳,昭阳燕”,也许是,“五花马,千斤裘”,也许是“左牵黄,右擎苍”……不是说史铁生本性里世俗心重,而是,外部生活总是诱惑多,凭什么,史铁生就必须比其他人更加自律。现在,命运将史铁生限定在了轮椅上,剥夺了他的外部生活,他只得往内心走去,用思想做脚,越行越远。

(14)、这样一种爱与怕的感受和状态,成为史铁生作品反复言说的主题,也是他对人的情感结构的揭示——人是有限之在,有所爱,亦有所怕,爱与怕则时常交织。

(15)、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蕴含着思想的精华,将写作与生命同构在一起。他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来到地坛,并在这里生活了15年。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16)、寂静的夜晚,清冷的风夹杂着雪霜穿过树木,颗颗闪耀的明星挂在深蓝的天幕上,一轮清亮的月嵌在天上,远处教学楼依然还亮着灯。我心中涌上一股暖流,遇到吕老师这样的严师是我的幸运,她的话语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指引我前行!

(17)、陈希米比史铁生小10岁。她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学数学,却热爱文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刊物《希望》的骨干之一。而史铁生的作品首次变成铅字,就是在这本刊物上。

(18)、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19)、“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20)、是哦,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幸福的。

2、史铁生写的散文有哪些?

(1)、治邦的文章回忆了一次公益活动事件,通过这件事,表达出了对劳动者的无限敬意与感激。

(2)、我们无法形容母爱有多伟大。母亲节来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一份感动,共同拜读史铁生笔下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再次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这份催人泪下的母爱。

(3)、关于《我与地坛》所形成的文体之辩,始终很难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与地坛》的确具有某种跨文体的气质,而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文体边界本来就不是十分分明的。

(4)、看似轻描淡写,却是史铁生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饭”。因为隔日一次透析,一周三次,每次4个半小时。这样的日常,持续了整整12年,直到动脉、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直到他呼吸停止,去找上帝打架的那一刻。

(5)、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6)、有时候恰恰是陌生人一个温暖的举动,却能够给我们莫大的感动。你能够抓住生活的一瞬间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值得点赞!文内如果还能再加一些环境描写,会更好。

(7)、感恩是有时限的。所以,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才想到对最疼爱你的那个人,说声“妈妈,我爱你”。

(8)、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9)、1《务虚笔记》2《我与地坛》3《病隙碎笔》

(10)、又一天晚上,我正在寝室给同学玩我自创的游戏画册。吕老师不知何时来到我们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一势抓起我的游戏画册,正色问道:“这是谁的?”同学们都不敢做声,我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喏喏答:“我的。”吕老师撂下一句:“你给我当心点,不许再有下次,赶紧上床睡觉。”便把游戏画册揣进口袋,离开了。我满心委屈:为什么这个老师总是针对我呢?每次我和别人讲话,总是只批评我,不批评别人;别人也有画册,不抓他们,只抓我。

(11)、爱情的命运,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绿色的梦,神童,树林里的上帝,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白色的纸帆,夏天的玫瑰,第一人称,两个故事

(12)、我拿了老师给我的种籽,比麦粒还小些,没有体温,看不出它是有生命的。生命其实是蕴蓄在不动声色的皮壳下,我想起了蛋的胚珠,鱼的细卵,铁击石的火花,大海的源流,哲人的智慧……    

(13)、《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

(14)、史铁生的母亲说了这话,而在我们呢,听过这话的人该有多少呢?

(15)、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

(16)、这些都反映在他的《我的丁一之旅》中,是一本关于爱和性的书,其思考的深度与广度非常人可比。

(17)、开这样的玩笑,上帝想必也非常严肃认真的吧,估计上帝读过孟子的书,要苦其筋骨……

(18)、史铁生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儿子,他活到最狂妄的年纪,残废了双腿。可以想象他内心的痛苦。散文中有一句话,当母亲想些稀奇古怪的药和各种方法给他治病时,他说:“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这里连用两个感叹号,表现不耐烦和内心的绝望。胯上被烫伤对一个瘫痪病人来说“差不多是要命的事”,他却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使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19)、如果不是去年冬天大半夜起床,去参加公益活动,我永远也不知道:在深夜,人们卧在床上鼾声四起时,有一群人却是在深夜开始了工作……

(20)、《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3、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集

(1)、《我与地坛》曾入选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也被改编为电视散文。这些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无疑扩大了《我与地坛》的阅读范围,也为史铁生赢得了不少年轻读者。

(2)、我实在敌不过先生,只得默默抽出楷书字帖,换笔重练。

(3)、电影《死神与少女》是史铁生编剧。影片故事与史铁生自身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密切相关,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杨柳介绍,找到这个电影的剧本极不容易,后来是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不知从哪得到1985年7月发表在《电影创作》杂志上的最初剧本,原题为《人生的突围》。对杨柳来说,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4)、“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样的白,母亲的发丝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美。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儿。还经常上演的一幕是,父亲到外面喝酒彻夜未归,如果是夏日的夜晚,母亲就会搬着藤椅坐在晒谷场说故事给我们听,讲虎姑婆,或者孙悟空,讲到孩子们都睁不开眼而倒在地上睡着。有一回,她说故事说到一半,突然叫起来:“呀!真美。”我们回过头去,原来是我们家的狗互相追逐着跑进前面那一片芒花地,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霍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光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真是美极了。我再回头,看到那时才三十岁的母亲,脸上流露出欣悦之情,在星空下,我深深觉得母亲是那么美丽。”

(5)、《我与地坛》为史铁生的散文集。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6)、那些日子,他常摇了轮椅到他家附近的一座古旧的寺庙,在庙墙下闲坐,年代久远的庙堂,可以抹去时间的边框,令他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思想中。

(7)、还有一年冬天里的一天,正是下大雪的时候。那时,一碗馄饨十三元。可我下楼时,因为粗心只带了十元。老爷爷收了那十元钱,做了碗馄饨端到我面前,又朝我摆摆手:“没事儿,差三元怕什么,下次还嘛!以后别这么粗心就是了!”老爷爷一笑而过,欣然接受了我拿十块钱,买他一碗馄饨。

(8)、这一倡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最终却没有成为现实。这或许是一种遗憾,所幸的是,经由凝结着思与诗的文字,史铁生早已与地坛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对于众多的读者来说,《我与地坛》将永远充满魅力。201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关于史铁生的纪念文集,题为“永远的史铁生”。史铁生永远在他的文字当中,也永远在读者的心灵世界中。

(9)、世界是现实的,生活是艰难的,你可以用微笑着努力让它柔软。

(10)、他像法国作家加缪一样,一直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但没有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追问存在的意义。

(11)、《午餐半小时》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写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79年。

(1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13)、然而史铁生不是简单且野蛮地把人与欲望绑到一根柱子上,而是抽丝剥茧地一点一点剖析,做到持之有故。

(14)、她为他念她喜欢的书上的句子,她为他买他想看的书,因为他喜欢的,一定也是她喜欢的。

(15)、这便是史铁生用文字给我们构筑的真实世界,残酷,却让人心生希望!

(16)、那天,当我看到爷爷被放进木匣子的那一刻,当那些小小的白花堆满在木匣子周围时,我知道,我的爷爷永远不在了,那把二胡也永远的挂在那里了……

(17)、虽然他的身体,被上帝的手摁着坐了下来,但他的精神,却超乎常人地站了起来。

(18)、如此看来,史铁生又是幸运的。他拥有了爱情,也实现了理想。

(19)、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病隙碎笔》十几万字,大概写了四年。

(20)、《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4、史铁生写过哪些散文名篇

(1)、韩少功也把《我与地坛》视为小说,他的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十年后的2002年,史铁生凭借《病隙碎笔》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记者对史铁生进行专访时,提及韩少功的这段话。

(2)、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3)、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

(4)、文章结构有始有终,情节较为丰富曲折,但是可以再丰富一下对爷爷的描写哦!比如爷爷的外貌,爷爷在学习二胡的时候、音乐会的时候还有哪些细节。

(5)、倘若你觉得人生不幸运,那么,你应该读读史铁生;

(6)、泰戈尔有一首诗《仿佛》,也是写母爱,也是选取“小”来写母爱。

(7)、2010年12月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因病逝世。此后一些天,不少读者自发地在各地举办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缅怀、思念和敬意。

(8)、《记忆与印象》是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所著的散文集。其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

(9)、“噢,写文章的人不懂得花草!你读过爱罗先珂的童话吗?这盲诗人是比你广博多了!……唔!它吗?它叫茑萝”    

(10)、《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

(11)、“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露珠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12)、史铁生也写小说,《务虚笔记》可以看作是对生存者处在不同遭遇下各自摸索出路的缩影。史铁生关注爱情的本质、关注民生乃至关注个人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在他看来,抽离了物质需求后表露的意识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

(13)、“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14)、《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

(15)、1989年,通信一段时间的他们俩,终于见面了。

(16)、2002年度,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南方都市报的记者采访他,问他什么时候不用做透析时,他说,到死的时候。记者都沉默,他却呵呵笑了起来——他对死如此从容。

(17)、“茑萝!很熟的名字。我记得了,想象必是一种纤弱的小花,但只是想象而已,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看到了,却又不晓得就是它!”    

(18)、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道: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19)、倘若你觉得人生不幸运,那么,你应该读读史铁生;

(20)、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5、史铁生写的散文

(1)、“活着,真好!”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什么磨难,始终是明朗、丰沛、乐观、向上的,竭尽全力倾尽所有活出自己。哪怕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能够热爱它,这也许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2)、又到了冬天,天空中下着薄薄的淡雪,每当我看到那落满冬月淡雪的花坛,就会想起那个站在花坛旁等候的身影,心中便会有一股暖流在流淌。

(3)、史铁生的母亲不是普通的母亲。她年轻时也很好强,当儿子讲自己的作文得了第一名,她就说自己当年作得还要好。她年轻美丽,热爱生活,她和儿子说作文的事时,“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儿子两条腿残废了,她已不再年轻,她的全副心思都放在给儿子治病上。当一切治疗都失败后,她又支持儿子写作,她这时只记起儿子小时候作文得过第一了,不在在意自己了。她开始像给儿子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为儿子借书,推儿子看电影,直到离开人世。可以想象她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担忧和揪心离开的,史铁在另一篇散文里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这样的母亲注定不会多活。”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