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文案147句】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 (1)、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2)、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

(1)、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2)、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3)、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清明》杜牧唐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放风筝》

(5)、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6)、(句意)1~2句:男耕女织,昼夜忙碌。3~4句:可爱小孩,学习种瓜。

(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

(8)、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9)、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绝句》)拾花钿:“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是啊,孩子的生活应时而生,应景而起。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获取知识,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让大自然启迪我们的智慧。

(1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4)、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15)、(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赏析: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18)、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9)、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放纸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0)、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

(1)、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2)、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3)、——杨万里《稚子弄冰》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4)、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5)、——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7)、——《牧童》宋.黄庭坚释义: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8)、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9)、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0)、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1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译文(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1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14)、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六一”儿童节快乐!

(15)、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6)、——《观游鱼》唐.白居易释义: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7)、赏析: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恋小车:“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20)、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学人拜新月:“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3、

(1)、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2)、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

(3)、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5)、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稚子弄冰》杨万里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子才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宋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花影》苏轼宋代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清明》杜牧唐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观游鱼》白居易唐代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唐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8)、再重的学业、再苦的劳动,也不能阻止一个孩子游戏的心。放风筝:高鼎“忙趁东风放纸鸢”,陆游“纸鸢跋扈挟风鸣”,朱茂曙“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垂钓:杜甫“稚子敲针作钓钩”,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骑竹马:李白“郎骑竹马来”,陆游“竹马踉蹡冲淖去”。撑船: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正值儿童弄钓舟”,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斗草:范成大“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捕蝶:王禹偁“稚子就花拈蛱蝶”,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抓促织:叶绍翁“知有儿童挑促织”。玩冰: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采花采叶:杨万里“闲看儿童捉柳花”,许虬“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玩沙土:孟浩然“为童忆聚沙”,储光羲“金沙童子戏”。荡秋千:王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还有几种发散性思维的游戏,如刘禹锡“游童陌上拾花钿”,陆游“野行遇群儿,呼笑运甓忙”,马致远“律管儿女漫吹灰,闲游戏”。偶尔也有孩子奢侈地养宠物,如王建“东家小女不惜钱,买得鹦鹉独自怜。”路德延《小儿诗》中对各类游戏解释尤其详尽,包括了采杨花、榆钱、青杏、戴绿荷,系莺、牵猫、赶鹅、寻蛛、找鸟、射蝇、粘蝶、捉蝉、找蚁窠、填蜂穴等等。

(9)、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0)、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1)、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几种类型的儿童形象,

(12)、——《花影》宋.苏轼释义: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13)、孩子们也不免调皮捣乱。杜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李涉“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有调皮捣乱,也一定会有惩罚,可惜诗人不爱写,我们惟见到左思说孩子“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14)、前额方正眉细弯,轻轻一笑酒涡生,两眼顾盼似秋波。

(15)、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7)、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18)、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学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9)、《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0)、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4、

(1)、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2)、映:遮映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3)、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柳阴眠:“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4)、(唐·杜牧《清明》)挑促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7)、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8)、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高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9)、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10)、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1)、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2)、(叶绍翁《夜书所见》)吹曲:“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载诗:“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13)、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14)、——杨万里《舟过安仁》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15)、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16)、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7)、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唐·李商隐《忆匡一师》)不识衣冠:“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宋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5、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2)、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4)、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5)、——《所见》清.袁枚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我们把孩子自己找野外美食的诗句单独拎出来。不消说,孩子们酷爱采树上的果实,如陶渊明“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白居易“稚女弄庭果”。范成大诗说:“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这是讲吃茅针、蓬蘽,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人也做过一模一样的事,我们由此推想,古代孩子很可能也同样在地里偷拔过萝卜、摘过西瓜。另外还有种更加新鲜有趣的美味,郑谷“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7)、——杜甫《赠卫八处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8)、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子才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0)、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忽然闭口立.牧童望村去.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归来饱饭黄昏后。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13)、——元稹《织妇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1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5)、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颗童心。

(16)、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7)、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8)、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19)、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20)、那时候医疗差,人的死亡率高,养大一个小孩不容易,悼念孩子夭亡的诗很不少。杜甫“幼子饥已卒”,顾况“稚子比来骑竹马,犹疑只在屋东西”,孟郊幼子去世,写下了“负我十年恩,欠你千行泪”的诗句。李群玉“稚女如花坠晓枝”,皮日休“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元稹有《哭小女绛真》、《哭女樊四十韵》等,据说他共有十二个孩子,死了七个。

(1)、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2)、羽饰车驾到王宫,大夫无事早退朝,莫使新人太疲劳。

(3)、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4)、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5)、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观游鱼》白居易唐代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7)、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9)、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0)、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句有哪些呢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1)、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12)、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释义: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4)、就算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且幸运地父母双全,接下来的挑战也并不轻松。这个挑战是贫穷与饥饿。白居易看到普通人在重税下“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齐己见到耕田人家“儿孙饥对泣”,韦庄见到战乱中“扶羸携幼竞相呼”。诗人自己家庭的情况往往也不容乐观,陶渊明的家里“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杜甫“荒岁儿女瘦”、“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杜牧“扶床乳女午啼饥”,李商隐向人打听家人情况,料想自己的孩子“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皮日休也很穷,“娇儿未十岁,枵然自啼哭”,顾贞观“母老家贫子幼”。 

(15)、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7)、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8)、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19)、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2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2)、作品鉴赏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吹短笛:“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6)、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7)、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8)、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9)、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10)、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1)、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12)、——袁枚《所见》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13)、齐国太子的妹妹,邢国诸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妹夫。

(14)、这是个雨后晴天,日头光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无处;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枣没有人担心老牛逃走,它和小牧童是形影不离的老伙伴儿。

(15)、就算孩子侥幸存活下来,也可能遇到亲人去世的情况。有孩子的父亲去世,诗人朋友满怀嗟叹的,如陶渊明“娇儿索父啼”,沈佺期“幼子路人悲”,张籍“幼子见生才满月”,张祜“扶床稚齿已能啼”。还有诗人的爱妻去世,诗人心里忧愁,看着孩子伤心而一发悲不可抑的,如白居易“稚女未胜哀”,孩子没人照看,白居易只好“提携小儿女,将领旧姻族”。元稹“娇痴稚女绕床行”“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吴伟业“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弄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9)、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20)、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醉里吴音相媚好,积日满荒陂,河明闾井间。怪生无雨都张伞,惆怅远行客,溪头卧剥莲蓬。

(5)、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6)、(唐·孟郊《游子吟》)念牧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7)、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