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主要内容精选126句文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是什么 (1)、2008年10月、2018年10月,自己先后两次有幸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祖国乌克兰,参观、考察了这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生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是什么

(1)、2008年10月、2018年10月,自己先后两次有幸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祖国乌克兰,参观、考察了这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生前勤勉工作、诞生无数教育经典的“蓝天下的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目睹蜗居学校一角的旧居、陈列在纪念馆里的实物和照片、藏有多种图书的图书馆,穿行在长满鲜花、枝叶参天的宁静而朴素的校园里,看到洋溢在学生、教师脸上的快乐,聆听有关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感人故事,大家的心灵无不受到极大震撼,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图书的信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要相信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续出版的。

(2)、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3)、此外,他还建议教师要经常写教育日记,他认为教育日记是教师“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它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活动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写日记还有助于教师集中思考教育工作中的问题,积累教育资料,提高教育修养,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和工作作风。

(4)、要知道上述结论,或许只要把这本书读一遍就够了。但是理解上述结论,就非常难了,而要让上述结论吸纳进自己的个人教育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育学本能,就更需要长期的修炼。

(5)、这是前苏联的另一位伟大的实践型教育家的作品,必读。

(6)、点击右边标题链接查看→关于教师资格证备考的一些不良警示

(7)、这是针对低段以及学前儿童经验匮乏时的一种非正式教学方式。

(8)、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9)、收录了诸多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校关系的重要论述,以及一些信件。

(10)、《思维与语言》,维果茨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11)、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误读或不理解,根源往往在于实践的这种不深入,因而缺乏了理解背景。

(12)、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苏霍姆林斯基是反对枯燥地说教的,他希望一切环境都具有教育含义。

(14)、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15)、本章附录了不少案例,研习这些案例,有利于内化本章相关知识。

(1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最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17)、学生被动,消极地掌握住的知识,对学生思维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主动收获的知识,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8)、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以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1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20)、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主要内容

(1)、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2)、希望这些拓展阅读不会对大家构成干扰,因为首要的,仍然是认真而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尽可能保持每天孜孜不倦的阅读,而这些书,都可以作为阅读的材料。

(3)、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4)、众所周知,教育日记的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许多教育家、名师的专业成长都得益于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日记的写作。正是在坚持撰写教育日记的基础上,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出版了许多部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专著。在这一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5)、持久的良好的读书会,是不断改进并逐渐形成文化的结果。

(6)、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7)、他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靠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思考的脑力指导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课堂上要给学生理解思维的时间等。其还很重视个别施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态度上都应该有所不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也是作者强调的一个方面,他将9种重要的基本技能分为三类:一是读写算;二是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三是独立思考、独自工作以及自学能力。

(8)、什么是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智力背景或者说第二套大纲?

(9)、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地用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因此,他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常年做班主任工作,并天天坚持听其他教师的课。他说:“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四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他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自己思想的源泉。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想教育。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带动和组织教师全面了解研究儿童,定期举办了研讨会,就某个学生的情况实行教育会诊。他本人亲自搞调查,作记录,深入研究了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试办了一个6岁入学的预备班“快乐学校”,从预备班到一年级,再连续跟到十年级,一直担任该班的班主任,跟踪观察和研究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10)、《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版。

(11)、《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12)、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13)、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关于他的一生吧!苏霍姆林斯基于1918年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他从家乡的一所七年制学校毕业,在1937年夏天进入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预备班,不久就转入该学院的语言文学系学习,他从17岁就开始当小学教师,在1935年~1938年期间他先后在两所学校教乌克兰语言与文学,1936年他一方面努力工作,一面以函授教育的意义的方式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学习语言文学,在获得初级中学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资格,在1938年获得了高级中学乌克兰语言文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在学业结束时,他和朋友们一起立下终身在农村工作的誓言。

(14)、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15)、《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16)、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着重阐述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

(17)、《和老师的谈话》(苏)赞科夫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8)、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只受过8年的学校教育和2年的函授学习,而且在青年时代,残酷的卫国战争留给了他一个伤残之躯,他所长期任教的帕夫雷什中学也不过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偏僻农村学校,为什么在短短52年的人生经历中,他能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什么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除去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家之外,还在于他始终对孩子和教育事业胸怀大爱,坚持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对自己的日记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坚持撰写教育日记。在对教育日记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把工作与思考的成果凝结成一部部智慧的结晶,写下了一部部闪耀着其人性思想的教育专著。

(1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0)、《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摘抄

(1)、(1)资源的整理发放,以及讨论题目的设计。(通常建议至少提前一周,并能跨越周末,以方便老师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2)、遗憾的是,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读者众多,但这座教育学宝库的能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许多因素妨碍了能量的发挥:苏霍姆林斯基并不系统的写作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及读者的教育学素养与苏霍姆林斯基之间的巨大差距等等。这导致了许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更多赞叹,但却不得其门。而赞叹往往源于一鳞半爪的“收获”,例如感动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勤奋或者对学生的爱,或只看到他对阅读的强调,等等。显然,这导致了相当程度上的误读,以及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贡献的忽略(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5)、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6)、《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卡普捷列杰夫《教育心理学》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9)、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0)、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1)、苏霍姆斯基,有二三十年坚守。才会打造铁打营盘,流水的兵的学校。才会得到很多经验。中国校长很少有二三十年坚守。常常三五年就更换。中国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一个周期十二年,没有十二年,一个校长就不会看自己的方案效果。

(1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14)、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他并不强调一个学生想要数学成绩好就得读与数学相关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书籍,而是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能够迁移到数学中来,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科目成绩的目的。为此他给学生编制了集合了200个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故事的书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15)、《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美)坎贝尔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6)、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但要真正地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回答的,从而将他的道德概念进行清理,与我们头脑中习焉不察的道德观念区分开来。

(17)、(2)教育工作计划。与制订教学计划不同,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首先要制订一般性计划。其内容包括:草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应读完的书籍的书单;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劳动、荣誉、尊严、友谊和对人的关怀”,以及应该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人做些什么。其次,要制订出教育工作的更具体的计划。

(18)、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19)、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20)、组织上要去行政化,让有学术才能的人或有组织才能的人担任主持或轮流主持。

4、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

(1)、《教育的目的》,怀特海,三联书店,2002年1月第1版。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3)、如果共读的次数比较少,宁可选读其中个别章节,而不能贪多求全。如果共读的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建议:

(4)、德国教育家,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贝尔把"统一"或上帝的精神看作万物的本质和原因,而教育的实质和任务在于帮助人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6)、他出生於乌克兰共和国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其後他参加了蘇联卫国战争并於1942年负伤。1948年至去世期间,他担任家乡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1957年成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的通讯院士,1968年任蘇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7)、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独创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段尤其重要,它也揭示了相当一批学生在高段以及中学落后的原因。掌握这一概念,对提升小学阶段教学质量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8)、而作为教师,可能摧毁学生的自尊心,也可能加强学生的自尊心,这又取决于三种重要因素:

(9)、《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也可作为资源参考。

(1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巨著以其深刻性给人以启迪。他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入木三分的,例如,爱孩子这个观点的敞开与深入。他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继续说明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就必须深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特点。然后,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孩子。

(11)、《孟子·尽心上》中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2)、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3)、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一个核心概念,要理解:如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14)、你如何确保在班级整体水平与孩子个性发展之间,在主要领域的学习以及孩子的个人兴趣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或者说和谐?

(15)、《明日之学校》(美)杜威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关于爱情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论述已经不太适合这个网络时代了。

(17)、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18)、《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两套大纲是容易误解的概念,第一套大纲实质上就是教学内容,第二套大纲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独特贡献,是为掌握第一套大纲而准备的智力背景。

(20)、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书籍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2)、《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4)、《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5)、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6)、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7)、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8)、真正地理解和内化这一循环,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关键。在这一循环中,包含了若干关键概念,它们对循环本身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的关键知识。

(9)、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10)、如果承认成长首先是内在之事,那么便须明白,自尊心是成长的关键因素。

(11)、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的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12)、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4)、《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主题不是指大主题,而是指小主题。甚至有些小主题也要分几次研讨,例如“两套大纲”、“自动化阅读”等等。因为这些主题虽然从属于“智力”这个大主题,但是太重要太关键了。共读要确保一个主题被透彻地理解,因此不建议在一次共读中讨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

(16)、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17)、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甚至可以进行多轮阅读,例如每几年重读一次,因为案例是鲜活的,所以不但不是浪费,反而有益于深度建构。

(18)、这里所涉及到的问题十分广泛,但搞清楚下列问题是重要的:

(19)、这是一本童书,但是一本理解儿童,理解教育的极好的作品。

(20)、《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

(1)、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因为他在十年过程中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生活,精神生活是空虚的,没有劳动技能,没有做好生活准备,特别是没有劳动情感,这无论从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来说,还是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来都说是一种失败。因此,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一向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

(2)、推荐这本书,源于2004年我参加工作时,在思茅一中大殿图书室偶然翻阅到这本书,作者以100条建议呈现在教育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常具体、清晰、且有可行性,几乎涵盖了一个新教师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当时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简直是暗室逢灯、雪中送炭。2011年,我离开教育系统,工作上经历了机关、乡镇,生活上完成了结婚、生子,现在又回归教育系统。为找到育人“初心”的感觉,我又再次重读这本书,在经历了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人生阶段后,对这本书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给教师的建议》虽然成书于几十年前,但其中很多建议具有穿越时代的指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放在当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他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他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些观点和我国教育现在正在推进的“五育并举”非常契合。而且,本书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教育,对于所有的教育者来说,包括孩子的父母,甚至还未为人父母的普通人,都能够从中获益。

(3)、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6)、人的一生,精力总是有限的,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来得及对于成长心理做系统研究,限于当时的道德水平与社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论述已经达到当时至高的境界了。因此后世会不断的进行继承与发展。

(7)、案例。可以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案例,甚至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案例,但最好的案例,是自己学校或区域的老师亲身经历并书写出来的案例。并且最终,讨论将越来越过渡到以讨论学校或区域的真实案例为主,这是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活起来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案例之间,或案例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对峙或者说交集点,最佳。

(8)、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9)、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1)、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智慧的起源》、《发生认识论导论》等。

(12)、对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以专门的章节叙述阅读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13)、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为儒家思孟学派所撰写(具体不可考),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300多年。

(14)、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5)、《帕夫雷什中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他强调学生作为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关心儿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现。他就儿童教育写有40多部专著、600馀篇论文,另外著有1000多篇童话故事。

(17)、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地而非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的关键在哪里?交集点这个概念源于对思维机制的深刻洞察,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有启发意义。

(18)、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正是持之以恒地记录教育日记,才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中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和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1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

(20)、对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游泳池的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老师在让学生阅读各类书籍的时候,自己更应该加强阅读,每日坚持不懈的阅读各类书籍,进行思维体操训练。要阅读教育学著作,阅读青少年心理学著作,阅读专业领域内的书籍,阅读专业领域外的书籍,总之包罗万象。

(1)、《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2)、《家长教育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3)、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源于他抓住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最好条件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不断地阅读。他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又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完成任何作业。是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之所以觉得学生难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欲望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这告诫我们,在从今往后的教师生涯中不管走到哪个学校,无论碰到什么学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阅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40%以上都可以放在阅读和引导阅读上。要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于强迫学生去阅读。

(4)、《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