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名句摘抄精选65句文案

经典古文名句及解释 1、古文中经典名句 (1)、1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经典古文名句及解释

1、古文中经典名句

(1)、1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论语·述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言必信,行必果。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5)、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7)、1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9)、(《楚辞·卜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2)、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6)、(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17)、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8)、(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2、经典古文名句摘抄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在你跟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小人。

(10)、(《书湖阴先生壁》)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11)、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12)、(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3)、(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那些掌权的人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5)、(背景)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1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9)、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2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古文中的名句及翻译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论语》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6)、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7)、(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李陵《答苏武书》。意思是:人和人相互了解,贵在能够知心。

(8)、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

(9)、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

(10)、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2)、(《史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3)、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1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论语》

(17)、热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地方宜于安身。

(18)、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9)、(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古文名句积累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2)、——《木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清代《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5)、《孙子兵法》:真实展现谋略之道,胜败之争。《世说新语》:魏晋风度,建康风骨。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