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勤俭节约的诗句 1、倡导勤俭节约的宣传语 (1)、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2)、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锄禾日当午,汗滴
倡导勤俭节约的诗句
1、倡导勤俭节约的宣传语
(1)、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2)、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释义:勤劳节约是永远不会穷的,不劳作就算是山堆一样多的粮食也会被吃空。进一步说,勤俭节约,就是要勤劳而俭朴,有节制有约束。工作要勤劳,生活要节俭。“勤”“俭”两字,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的,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4)、————韩少功(海南作家)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5)、——网络收集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6)、——谚语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
(7)、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9)、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11)、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2)、(出处)《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13)、19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4)、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5)、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18)、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0)、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倡导勤俭节约的诗句
(1)、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
(5)、(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6)、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9)、“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10)、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
(11)、“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1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14)、——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15)、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的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现择“宝典”中之一与诸君共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李绅,字公垂,,生于乌程县,亳州谯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代表作有《悯农》、《乐府新题》20首。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1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20)、——谚语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3、倡导勤俭节约的诗句有哪些
(1)、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2)、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奢侈总是跟随着淫,淫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4)、——谚语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7)、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8)、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9)、(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10)、——(锡伯族)谚语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11)、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释义: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1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14)、站在任意取舍的君临位置,出自人类短期自私的利益,我们造成的破坏速度和范围,要数十倍,数百倍地大于我们允诺苟延残喘的濒危生命。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6)、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17)、(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18)、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君子以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克勤于邦,克俭为于家(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4、倡导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经典诗句
(2)、——马克思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5)、————韩少功(海南作家)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6)、(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君子以检德辟难。
(7)、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10)、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11)、——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桓宽:《盐铁论·救匮》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
(13)、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14)、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15)、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16)、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7)、(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9)、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20)、(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5、倡导勤俭节约的名句
(1)、——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3)、●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4)、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当年来国内矿难频发,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6)、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8)、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古今天下,官宦之家二代败落;勤俭商家延续四代;勤朴耕家延续六代;而谦信孝友之家则达九代。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2)、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13)、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4)、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15)、(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