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的四种情感类型精选147句文案

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 (1)、到了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   把1亿人整破防的《人世间》,凭什么? (3)、②前两句实写

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

(1)、到了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   把1亿人整破防的《人世间》,凭什么?

(3)、②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4)、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写出了夫妻虽然分处两地,但彼此之间却是寄相思于彼此都思念牵挂着对方,足见两人之心心相印。

(5)、毛主席这首诗问世以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发表,反而是被毛主席扔进了废纸篓。后来被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捡起来收藏,直到1963年经毛主席的同意后才发表。

(6)、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7)、        陈维崧《八声甘州·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则以词控诉了永历二年(1648)清兵攻陷江西南昌后掳掠妇女的罪行:

(8)、这首诗紧扣题中“新年”发感慨,表心愿,娓娓道来,意脉相联,轻松自如。当然,像尾联这样的文字也多少存在为官君侧心过切而不惜媚上之嫌。

(9)、先是以钟山上的风云变化起兴,带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场面。只此一句话,就带过了解放军攻占南京的整个过程。

(10)、        黄沙白浪起狂飈,力尽钱塘志未消。半世功名垂马革,全家骨肉付江潮。诗题四壁生如在,大笑秋空死亦骄。三百年来文字重,只今惟有霍骠姚。

(11)、B.颔联下句本是写月出山口,却说是山衔来美好之月,想象新颖。

(12)、所好的是,她的那个标志性的微笑总是会随着一缕春风浮现在我们面前。

(13)、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14)、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15)、羁旅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乡,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思归,以及对人生如寄的感慨。

(16)、(3)四书五经(M).京华出版社,2010:4

(17)、解放军百万雄师威武雄壮地渡过了长江天险,兵临南京城下,都不用开打,国民d官邸里面的人就已经跑得一干二净了。

(18)、赞美自然、热爱田园,闲适安逸,超脱避世,伤春惜春等。

(19)、部队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了行动转移方便,所有指战员都需要轻装上阵,汪可逾的古琴也成了需要轻装的对象。她和曹水儿不得已找到了一个地点,挖好了壕沟把古琴深埋起来。之所以说曹水儿心细,他并不是随意乱埋一通,不仅以四周几处景物作为标志,要求汪参谋务必牢牢记下,还朝正北方向直线走出九九八十一步,恰可抵达一处山崖,然后他用匕首在石壁上深深刻下了一个“宋”字。这是一处很重要的伏笔,二者不久之后就回来挖琴了,只是琴弦已断琴槽已坏,象征着汪可逾的寿命也不长矣。曹水儿带领汪可逾在大别山区的行军是全书的高潮阶段,作者在全书当中没有传统军事文学那些大场面恢弘巨制的书写战争,而是运用各种侧面烘托展现战争的危险恐怖,二人单独行军这段尤为突出。这一部分将曹水儿的形象完全树立起来,他胆大心细的描写处处都是,比如他知道如何照顾汪可逾的饮食起居乃至排便的隐蔽而防止敌人的追杀,如何在朦朦曙色中观察周围情况。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对敌人放火烧山预判的精准,那是他经过一九四二年太行山反扫荡斗争获得的宝贵经验,深知在茂密的原始山林里,马尾松和荆条杂草最易点燃,他的高度敏感性很快便得到了验证。他俩迅速地挖了地洞钻进去,而且事先还做了防火措施,当火头将至未至的当口,抢先敌人一步在上风头点一把火,将洞口的周围杂草树木烧个精光,防止火被引入洞里。显然,这一切当然是徐怀中的战地经验所得,但他偏爱地都塑造给了曹水儿这个警卫战士身上。曹水儿简直已经料事如神了,因为敌人真的很快来搜山,在烧光了山后,地洞是他们最好和最后的掩体,敌人吆五喝六如同真事儿一样骗他们出来,但曹水儿早就事先告知汪可逾千万不可出声。而后面汪可逾解决生理问题排泄,曹水儿聪明地帮助解决等细节,无一不展示了曹水儿的格局的逐步上升。正是这次躲避敌人的烧山逃难,令汪可逾对曹水儿的精明强干大为感佩,她甚至赞许道:“现在我弄明白了一件事情,假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你曹水儿本来是大可不必出生的。”随后,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他们,他们依然处于敌人的封锁区,对曹水儿英雄的书写又绽放出了一段华彩——他智勇双全般地格杀了敌军四个巡逻兵高手。徐怀中在此运用以点带面地手法写出了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险,当时仍然是敌强我弱的,恰如刘伯承元帅的那句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曹水儿正是这样,面对格斗能力并不比自己差多少的四个巡逻兵,如果不运用计策将他们挨个分开各个击破,曹水儿必将命丧当场。而如果曹水儿牺牲了,也直接会导致汪可逾因为无人照顾而活活饿死。他们找到了一处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用过的融水洞,这里显然是躲避敌人的天然藏身之处,而且曹水儿经汪可逾的提醒,还发现了洞中之洞,这里面的笔法真的是极具想象力,徐怀中不仅直接阐释出这段写作有《徐霞客游记》的影响,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一次次闪现出《鬼吹灯》系列中寻找古墓进入山洞里各种探险的桥段,无疑这些描写增加了小说扣人心弦的魅力。在这里,徐怀中可以说运用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首先,汪可逾来到这个洞中她说这里是她的故地:“汪参谋久久环顾高大的岩壁,凝思神往地对曹水儿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总觉得这岩洞似曾相识。不!又何止是似曾相识,就如同重归故里,目光所及,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如果我记忆不错,这个溶洞的面积,应该还要大得多。”当曹水儿实地去探访后,果然是如此。而且曹水儿探访的过程也是惊险迭出,大石门如同机关一样的开合,很有些大侠落难时寻幽探胜找到奇境又有惊无险逃出生天的感觉。

(20)、那么在这里,古琴的弹奏与交流便显示出了作者扎实的传统文化修养。白居易是一名懂音乐的著名诗人,他写音乐的诗歌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琵琶行》,诸如“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这些词句真可谓是音乐诗句中的经典,而相对来说白居易撰写的《废琴》的确知道的人就少多了,但用在吟咏汪可逾的宋朝古琴上是极其合适的:“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这足可见出齐竞显然不是普通的指战员,十足一名儒将形象。而对于汪可逾弹琴也是细致入微的,比如她弹琴的动作:“姑娘席地坐在台口,盘起双腿,将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自古便是这样盘腿抚琴的,她取的是最为标准的一种弹奏姿势。”(4)(因全文引述《牵风记》较多,不再一一列出,本文所引皆出自此版本)这种描写显然对中华传统文化不熟悉者难以精准写出,而古琴表演并不是一上来就是紧锣密鼓的演奏,需要先弹出一个散音——空弦音,这可看作是对琴的试音与调音。而汪可逾的古琴的确是宝琴——“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者来讲,古琴曲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高山流水》了,但如果深入推及《高山流水》的内里知识,确是《牵风记》告知我们的:“唐代化为两支乐曲,后经清人蜀派琴家张孔山改编,以大量滚、拂、绰、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声,人称‘七十二滚拂’。至今更一统天下,诸多名家几乎五一不是遵张氏传谱来演奏的。”齐竞好奇到汪可逾会去弹《高山》还是《流水》呢?并且就这一问题二者还进行了探讨,小说这样描写瞬间增强了文本的知识含量和厚重性,并且我们得知,汪可逾完全不拘泥于古法,而是深刻领悟到高山流水的真正本意:“不做过多缓急变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让人领略到‘不舍昼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内在神韵吗?”于是,通过二者的学术探讨式交流,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古琴这一极具传统文化标的魅力的乐器,在当代小说中发挥出来的巨大象征意味,使得男女主人公良好的知识分子形象得以树立,也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向前推动。

2、战争诗的四种情感类型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那就是因为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的问题上,吸取了两千千多年历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

(2)、所谓“青词”,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

(3)、花蕊夫人既是对后蜀主孟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言外之意也是在说:假如孟昶率十四万人放手一搏,你赵匡胤未必能如此容易取胜。

(4)、此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5)、麦家长篇小说《人生海海》:历经生死的心灵叩问

(6)、(注)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底事”,何事。

(7)、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8)、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9)、异:①张诗写不愿做老于朝廷的文吏,而愿趁此年少之时驰骋疆场建立功勋,充满了积极进取的豪情。

(10)、(8)舒晋瑜.以笔为旗:与军旅作家对话(M).作家出版社,2017:2

(11)、结果张良对刘邦说: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一半的天下,项羽的军队却又疲惫又饥饿,正是天要亡项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12)、这首诗作者有一个自注,说:“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

(13)、解析: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14)、鼓起剩余的勇气,乘胜追击敌人的残兵败将。千万不要学有勇无谋的西楚霸王项羽,让革命事业半途而废。

(15)、C.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7)、        面对清军铁蹄大举南下和腐败、积弱不振的南明小朝廷,抗清义士们难挽大局,不免发出各种感慨。如黄道周在被清军所俘、羁押南京期间,曾作诗道:

(18)、苏轼: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19)、                                                                                         汪可逾

(20)、②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颈联写诗人感叹征尘未息,戍卒无闲,侧面反映了边境战乱不断的局势,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

3、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1)、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2)、                         2019年11月13日至11月18日初稿

(3)、通读本书可知,汪可逾与古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二者相互成就了对方,古琴是汪可逾母亲的嫁妆,而汪母又将其作为女儿的嫁妆赠与她,古琴的确滋养了汪可逾的成长:“据说在弹拨乐器中,古琴的指法最美、最具观赏性……在四个八度的开阔音域之间,以变换多姿的五十几个指法在弹拨跳荡,在轻挑细抹,能不养人的手法吗?”对于汪可逾与她的古琴,如果说齐竞是她的人类中的知音的话,神驹滩枣便是她另一个知音。由于滩枣在承载汪可逾行军路上立有大功,汪可逾无以为报,便想着给滩枣弹琴听。乍一看这样的描写简直是对牛弹琴吗?但恰恰是因为汪可逾“一点谢意”的弹琴,却收获了战马知音。“小汪选定了琴曲《关山月》,这首曲子是二十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音韵刚健而质朴,抒发征人报国思乡的情怀,称颂军马战车在战争中不可阻挡的威武气势。”这个知音从此相伴汪可逾一生,直至为汪可逾从山洞中送终遗体的就是滩枣——它是听到《关山月》的指法来到汪可逾面前,书写了人与马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而谈及汪可逾临终时关于古琴的弹奏,不得不说又极富凄美浪漫的色彩。首先,作者在小说临近结尾处谈及了这张古琴的特点——在全书的前半部我们只是听到琴音一样,临近尾声它才显露真容:“通体为一色,漆胎细腻,色泽温润,看上去单纯而不简陋,朴实又不见粗鄙。琴身长约三尺六寸宽约六寸,厚约二寸。琴弦长度约一百一十二厘米至一百一十八厘米,琴身弧度渐次扁平化,造型古朴工整,以简约实用为美。”作者一定是对着看到过的古琴为模型进行了书写,无疑这些精准的书写都是符合古琴标准的,而接下来汪可逾关于唐琴“九霄环佩”的讲述更是极具文化含量,在此就不再冗述,但唐琴琴足上关于苏轼楷书诗却很值得分享:“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可以说,小说当中关乎古琴的论述从前到尾提到多处,这并不是作者刻意地掉书袋,而是非常有力地印证了主人公汪可逾的家学渊源,如果不深刻懂琴,那她不过是个弹琴的匠人,而正是人琴合一的效果,她才能以家中珍藏的宋琴战胜唐朝皇家珍藏的“九霄环佩”琴。只是汪可逾在临近生命终结时进行的这场琴会演出,观众只有一人一马,可惜了她诸多的名曲《高山流水》《幽蓝》《酒狂》《秋夜读易》《平沙落雁》《渔樵问答》……但此时汪可逾弹奏的只是无弦的琴面——古琴已经在二人逃难时深埋地下后压折了琴弦琴槽。但即便是如此,作者凭借其强大的想象力还是联想出汪可逾弹奏这一系列古琴时的巨大音乐震撼力,这段描写真的堪比《琵琶行》的琵琶声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随着古琴三音交错幻化,群山万仞,江河纵横,海天一色,薄雾流云,月落日出,乌啼蛙鸣。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石破天惊闻所未闻。出自古史典籍诸子百家,或纯属玄思异想天马行空。凡此悠悠不已物是人非,无不在呼应着七根琴弦的颤动荡漾,无不涵盖于乐曲旋律的起承转合与曲折跌宕之中。”呜呼,这绮丽多姿的想象描写富于诗意又激情澎湃,深谙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须知,这是汪可逾指法传出的弹奏啊,竟可以带出如此强烈的天地震撼——那是因为汪可逾在用最后的生命力量在演奏,她成熟的指法已无需琴音弹出,便可以有直冲天地的光芒迸现。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强的穿透力,与她心灵契合的知音神驹滩枣,当听到她最后用特有的指法蛇形鹤步弹出《关山月》的时候,滩枣抛开一切来到了汪可逾的身边。这既可以理解为不可思议的人马之间的心灵感应,又可以说这是作者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我们读出的是一次次心灵的感动,感动于北方佳人生命的绝唱,感动于古琴曲千年后的知音,感动于人马呵护生命的守候。《晋书》载,广陵散失传于嵇康手成绝响,《牵风记》载,诸多名曲绝唱于佳人汪可逾古琴,即便是小说笔法,却同样震撼人心。

(4)、"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所以此后他虽屡试不第,但仍然坚持科考,以期走上政坛。直至三十八岁经过六次会试,才进士及第。 但进士及第后,龚自珍未能如愿进入翰林院,最终的职位也只是一个礼部主事。

(5)、《出塞》是从感叹无人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写战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6)、(2)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7)、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8)、注:弃繻者: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9)、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0)、军旅诗是主要反映军旅生活以及一些军旅生涯的所思所想。

(11)、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1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前四联重在对景物的描写:绿树葱茏、水清谷幽,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动人景象,如此秀的美风光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其次是思乡的惆怅。由“未归”“惆怅十年”“独”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十多年在东南沿海抗倭,久未归乡。此时,作者有多么热爱祖国就会有多么思念家乡,这是一种融小我于大我,心怀家国的情怀。 

(14)、A.注重词语锤炼,首联“尽”“开”二字精炼传神,营造出辽远意境。

(15)、项羽入关之后,一度想杀掉刘邦,于是摆了一个“鸿门宴”,让项庄在宴席上舞剑。结果张良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在项羽耳边替刘邦说好话。

(16)、送别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愁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离别之愁,

(17)、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8)、后半句“不可沽名学霸王”,用到的是项羽的另一个典故——《鸿门宴》。当年刘邦、项羽在义帝面前约定,谁先进关中,谁称王。后来刘邦先进关中,但是因为实力太弱,不敢称王。

(19)、《出塞》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20)、《第二个太阳》为军事题材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军事题材文学如何实现对题材本身的超越,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准?这是军旅作家们多年苦苦探索的一个课题。如刘白羽早在1979年就曾指出:“我们军事题材的文艺创作,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呢?首先,要在人物塑造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写人,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然而多年以来,许多军事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往往只注意了写事件,写过程,而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这正是我们创作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的军事题材文艺创作,应该把过去一些重大战役写出来,以教育青年热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但要这些作品写得好,一定要摆脱那种只着重去描写一个战役,一次战斗过程的做法。如果说一个军史学家的职责在于记述某一战役的过程,而一个艺术家的职责则在于在这一战役的背景上突出军人,也就是说,要把主要的功夫和精力用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上来。要敢于大胆地在社会矛盾、思想冲突、战争变幻中,把各式各样人物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展示出来,描写人的思想感情上的回旋跌宕,才能产生出深深触动人们心灵的作品。”(《1979年12月25日在全军文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白羽论稿》21~22页)王愿坚则在《美的战争历史和美的军事文学》一文中说:“‘以小见大’,就是要从生活里找到那种艺术上重大的东西。……我们创作人员在军事题材文学创作上,常常干些糊涂事情,把在生活里是重大的当作在艺术里一定是重大的,吃了许多苦头,付出了许多无效劳动。”“文学是最讲单位面积产量的——就看你能不能在最小的面积上,惊人地容纳下和表现出尽可能多的美的思想感情。……当然,把小的东西写透,说的是‘微而足道’,归根到底要的还是大,是深刻开掘所获得的那个大,最具较大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的那个大,把生活写开,把生活写美,使人变大。”(《小说的发现与表现》2226页)

4、战争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1)、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2)、(4)徐怀中.牵风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3)、项羽明明有机会杀掉刘邦,却偏偏要放走他,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毛主席把这两个典故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就了一个名句,值得后来的军事战略家们时刻警惕。

(4)、(6)刘秀娟.徐怀中:放开手脚完成我最后一记(N).中国作家网,2019-8-

(5)、 “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6)、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土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7)、注释: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8)、(2018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恐未歌此曲,先已惨天颜。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10)、上天如果也有人类的情感,它也会为一个历史王朝的兴衰更迭黯然神伤,进而衰老吧。但是五百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就是世界运行的正常规律。

(11)、这是一篇饱蘸着深情厚谊的悼文,文中关于汪可逾的生平与对她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深具哲理。这是非常符合墓志铭或祭文写作的要素的。其感人程度令人瞬间想起李商隐的《锦瑟》、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及纳兰容若的《浪淘沙》,都可看做是怀念亡妻或隐晦或明显的名作。徐怀中以扎实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以古琴、书法、墓志铭或祭文等要素的多重融入,令小说文本变得诗意盎然,令读者们在浓郁的牧歌声声中,感知战争岁月里那段凄美而动人的战地恋歌。那么齐竞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同时融入极强忏悔性的悼文呢?我们在本文的第三段进行深刻阐释。

(12)、        本词以凄苦幽怨的笔调描写妻离子散的人伦惨剧,表达了战争浩劫给人民,尤其是妇女带来的抑郁悲苦。陈维崧词学苏、辛,又承继了白居易“新乐府”精神,冲破“诗庄词媚”的畛域,常常笔涉时事,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具有“词史”的意义。本词就是这类代表作。记兵燹破坏之苦、抒民生多艰之哀,均可存史。

(13)、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抒写边塞将士酒宴上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的场面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14)、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5)、士绅阶层的兴衰演变——读张生全长篇小说《最后的士绅家族》(附袁恒雷小说评论链接精选)

(16)、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7)、二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18)、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9)、不过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到了1949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就已经成为了现实,这就说明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20)、笔者所以要引录上述几段话是为了证实这样一个推断:正是由于军内一些富有创作实践经验的老作家的一再倡导,我国当代军事文学的创作水准才得以渐次提高,作家的视野得以渐次开阔。《第二个太阳》是一部实践一代军事文学作家创作主张的作品。这部作品在成功地处理战争事件与人物心灵的关系、实现战事与人物命运、人物心灵的双重推进以及长篇小说诗化等重要课题上都作出了新的有益探索。作品成功地写出了战争的灵魂,苦难的灵魂,以及取得胜利后的欢乐的灵魂,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部有关战争灵魂的富有诗意的长篇小说。创作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活动:当作家与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对话之后,他仿佛也再生了一次,升华了一次。

5、战争题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后作这首诗。岳阳:天岳山南面。

(2)、作品对围绕在秦震周围的其他人物如师长陈文洪、政委梁曙光等的描绘也比较成功。红军时期“辣子连长”的师长陈文洪以及颇有书生气的师政委梁曙光,他们都有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但又不是仅仅只会行军打仗、没有个人感情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单面人”。陈文洪与白洁的爱情,梁曙光寻母都贯穿在这场南下战斗中,成为故事的主线内容之一。书中其他人物如白洁、严素等,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特有风貌。可以看出,作家对他笔下的这些人物相当熟悉,即使是作品中几笔带过的人物,如兵团司令董天年等,也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3)、B.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

(4)、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只是战争生活的现象。我们表现战争不能离开这真实的生活现象。但真正的任务,应该是在这样一幅像油画一样鲜明的战争背景上,突出着一种什么精神。

(6)、 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7)、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8)、在这22年中,毛主席写下的多首军旅诗词,大部分都是在马背上写就的。最早写《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和反“围剿”的几首诗词,都只着眼于具体的战场与战争环境。

(9)、最后,笔者也愿引用但丁《神曲》末篇中的一句话:“现在,有一个人,他从世界最深的洞窟直到这里,曾经一一看过种种灵魂的生活,他恳求你,赐给他一点恩惠,叫他有足够的能力,举起他的眼睛再高些,向着那最后的大福。”《第二个太阳》堪称一部充满着但丁式精神的作品。它给了我们这样的恩惠,它帮助我们看到了众多美的灵魂。

(10)、当我与他们一起度过艰难与胜利的时候,他们那一种伟大的布尔什维克的品质,实在是吸引了我,他们成为我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11)、        如果说黄道周还只是在诗里发出遗憾的叹息,那么钱谦益则在《后秋兴之十三》其二中含泪道出了失望与悲凉:

(12)、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3)、(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14)、宋代的边塞诗则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诗题中往往含有边塞地名。

(15)、        明清纷乱的战争搅乱了诗人们的思想与情绪,这一时期的诗文关照了复杂的文人情感与心态。

(16)、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7)、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18)、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19)、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20)、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

(1)、“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汉王朝鼎盛的时候,“金铜仙人”曾经被供奉在皇宫里。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3)、C.“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4)、C.“云中......月满西楼”这三句展示的意境是属于作者的主观臆想,但却饱含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

(5)、这里,题解一下书名也许是需要的:700多年前,一个诞生在意大利的跨世纪的伟大诗人但丁在他的不朽诗篇《神曲》中记叙他从地狱经过净界到达天堂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象时这样写道:“突然间,我似乎看见白昼上又加上了白昼,仿佛万能的神用第二个太阳把天空装点起来。”刘白羽在他的长篇《第二个太阳》中引用这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伟大人物”的这句话作为卷首语,以表达他对中国革命新时代到来的歌颂和欣喜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作家在这部书里所选定的是一个宏大壮丽的主题,表明了作家意在写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新生、实现跨世纪伟大进步的大书。

(6)、        徐孚远(1599-1665)幼能诗文,才华横溢,晚明时为“几社”创始人之后入复社。明末民变迭起,乃习兵法,以图救国利民。明清之际,徐孚远积极抗清。郑成功北伐前后,徐正在厦门,他冷静地预判了这次北伐的一个重要隐患:郑成功居然下谕命将士携女眷随军远征。“军中有妇,士气不扬。”可郑成功却由于过度自信而犯了兵法大忌,使得将士们在战斗中有了旁顾之心,最终影响了北伐战局。徐诗以“娘子军”讥刺女眷偕行的郑军,“旌旆飞扬羯鼓催”“挥戈筑垒雨花台”等句是诗人想象激烈的战争场面,与“箫声宛转鼓声起”“左狎夫人右酒杯”的声色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句尾的“荔枝”暗合杨贵妃的典故,既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局的忧虑与担心。此时再看郑诗,更使人觉得郑成功过于自我陶醉。徐诗反衬了郑成功虽有雄才雄心,却也有轻敌自满、缺乏战略眼光的弱点。这次北伐是清初最后一次大规模抗清战役,而这次失利,也使得抗清势力元气大伤,此后不久,永历朝覆亡,郑成功败退台湾,反清复明事业更加渺茫。联系后事,细味徐诗更让人嗟叹不已。

(7)、要激活黑暗统治下,人们敢怒不敢言的一洼死水,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作者认识到,唯有风雷激荡的变革,才可能实现。

(8)、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②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10)、不过楚汉战争打到后来,刘邦的兵力却逐渐超过了项羽,这都是因为项羽不得民心,而当时的国民d也属于这种情况。

(11)、滩枣真正的主人自然还是要说是汪可逾。汪可逾和滩枣的彼此熟悉过程非常简单顺利,曹水儿不过是简单交代几句,汪可逾便学会了两随身儿——乘骑者与马匹两位一体化了,彼此间如同不觉有对方存在。汪可逾为滩枣触摸面颊、抓痒,乃至为了答谢滩枣接受自己而给它弹古琴曲《关山月》,滩枣居然不顾曹水儿的洗刷而飞奔了过来。之所以汪可逾会选择《关山月》弹奏,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二十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音韵刚健而质朴,抒发征人报国思乡的情怀,称颂军马战车在战争中不可阻挡的威武气势。显然,滩枣对这首曲子极为喜爱,并从此认定了汪可逾为自己的真正主人。人民解放军的一匹军马与女战士成为了一对莫逆知音。从此以后,滩枣对汪可逾的守护绝不亚于曹水儿的细致周到照顾,包括最后,汪可逾临终为滩枣弹奏无声的只有指法的《关山月》,滩枣从溶洞中拖出汪可逾的遗体而后在她身边天葬,这些故事的书写无疑是军旅文学创作中的新鲜文本,别开生面的故事与写法,令所有读者感觉耳目一新。即便里面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令人觉得这似乎不像是真实会存在的,但小说笔法完全允许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奇幻多姿的氛围营造。我们在阅读中,既感受到了枪林弹雨擦身而过的惊险刺激,又有人与人、人与马并肩战斗的可贵真情,这便是文本存在的价值和我们阅读的快乐所在。在这里,笔者特别赞成《人民文学》杂志2018年第12期的《卷首语》对徐怀中《牵风记》作的清晰准确的分析评判:“《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探索精神,人们阅读之后注定会长久谈论的别样的艺术作品。战争时期军队生活的文化色彩、美好念想和复杂考验,在艰苦的岁月之上泛出明丽的光泽,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留下惋惜与痛悔,在自然的山河之间现出美好人性的温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未被充分塑造过的,他们的原型来自作家当年的亲历,于是这些人物又那么真切可感。”(7)

(12)、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13)、(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4)、①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15)、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不慕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洒脱恬淡

(16)、那么,接下来,笔者着重从《诗经》中“国风”与《牵风记》里的细节契合角度进行论述,阐释当中带给我们的远古人性之美历经千年在当代文本中的时代回响。在《牵风记》中,展现国风的魅力最明显的是曹水儿,这个勤务兵高大英俊、身手矫捷,但却痴于男女之事,与众多民女有染。乃至于在介绍曹水儿时运用了《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携臧。”而关于他的风流传闻不胜枚举,真的是令人惊诧,可又是极其符合青年男女的真性情的。

(17)、(2)舒晋瑜.徐怀中:九十岁再出发(N).新民晚报,2019-9-

(18)、        在儒家社会里,气节最受文人推崇。因此,直面战争、展现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的文学作品总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崇敬,名留青史。如瞿式耜(1590-1650)《浩气吟》组诗八首其二:

(19)、后二联诗人满怀深情地说,他身在边镇,心在京城,耳听着戍卒唱出的通宵不绝的歌声,眼却遥望着朝廷燃起的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尽快回到长安,值此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于此诗人引颈急待,几欲插翅归去的情态,企望重新来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思想,表现得传神尽相、淋漓尽致。

(20)、 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1)、A.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

(2)、注: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③紫骝:骏马名。

(3)、        明清世变下的战争诗具有“以诗存史”的重要意义

(4)、A.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6)、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7)、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8)、(2)“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此诗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却处处都有鲜明的色彩,以色示物、以色感人,奇诡而又妥帖。

(10)、 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幽并客”和“游侠儿”两类人。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11)、(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12)、(5)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13)、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4)、有人把这首诗与花蕊夫人当年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诗作比较。说龚自珍的诗作比之花蕊夫人的矛头直指犹有不如 。

(15)、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质朴自然,

(16)、秦震,这个毕业于黄埔军校、经历了革命战争中每一个灾难时刻的我军高级干部,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和经历,他对革命的每一个时期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不仅仅是以往我们所习见的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指挥有方的军事指挥员——当然这些素质在他身上同样具有:比如,他主动请缨,争来了打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仗的机会;在战场上他总把自己的指挥位置放在最前沿。他密切联系群众,在南下的列车上与普通的铁路工人把酒唠嗑等。但除此外,秦震身上还有一些别的品质。作家用酣畅的笔墨从三个侧面触及了这个高级军事指挥员的灵魂。首先作品以相当的笔墨写了他与女儿白洁的感情。可以说,秦震从北京接受南下任务,便是因为渴望知道在敌占区担负d的秘密工作的女儿的安危。“白洁在哪里?白洁在哪里?”这一声声内心的呼唤是折磨着他的莫大痛苦。武汉没寻到,继续向南也没寻到。终于,周副主席告知他,女儿白洁已经牺牲。此时,他极度悲痛,但随即把对女儿的爱升华了。由女儿的牺牲推及无数革命烈士的后代,他决定抚养烈士遗孤圆圆。其实,“从得到女儿噩耗的那一夜,他就开始步入老年了。”这是作家对人物心灵的准确把握。秦震和妻子丁真吾都经受住了老年丧女的巨大痛苦,从而显示出他们那种更博大的爱。其次,作品也写了秦震因犯过失而进行的心灵忏悔。秦震无疑是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但他还是从战士身上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阴影。连长吴廷英是个正直的共产d人,却一直背负着秦震给予的错误处理直至光荣牺牲。在烈士的遗体面前,作为高级指挥员的秦震深深地受到震动。作品动情地写出了这个老军人灵魂的战栗和战栗后的新生。第作品还写了秦震的“过门槛”,也即一个革命者如何在战争结束后继续革命。不打仗了,秦震通过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创建新中国政权,并经周副主席的夤夜开导等,终于愉快地领受了率军修复铁路的任务,实现了思想又一次升华,从而成为同代人中最先“过门槛”的一个。

(17)、回想当初,孙中山先生经过11次革命才成功推翻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一开始国民d也说要为民请命,造福中国。国共两d也曾经精诚合作,一起办过黄埔军校,一起北伐。

(18)、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9)、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0)、(2)情感: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1)、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2)、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3)、C.颈联运用反语手法,立意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诗人才华出众,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本应得到重用,却一直怀才不遇,遭受排挤,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4)、其时,清王朝已经千穿百孔,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5)、可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怨、愤、凄、喜、乐、怜、泪、闲、怅等词语,为情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6)、我在开国之初,从南下作战的骄阳如火、泥泞暴雨中归来,那种鲜明的生活跃跃在目,就无法控制,一挥而就,写了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我并未立意要歌颂第一个十月一日,无意中在结尾处却响起了新世纪的洪亮的钟声。

(7)、   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是否真的尚武善战?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