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1、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启发 (1)、(以茶论道)绿茶好在哪?关于绿茶的15个知识点! (2)、(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东翻西阅
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
1、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启发
(1)、(以茶论道)绿茶好在哪?关于绿茶的15个知识点!
(2)、(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3)、处处心存他人,才能为人光明坦荡;时时行险侥幸,必然处世***诈虚伪。生活中常心存机谋算计,不论如何打坐修炼,必定不能“体念来复之仁心”。
(4)、当然不是,他屡次赴京赶考不中,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5)、(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6)、(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7)、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8)、所谓仁义,就是内心的慈悲之心,这也是保养自己心性的根本,对待万物都有慈悲之心,敬畏之心,做到大公无私,不但能受到别人的爱戴,这样的感受也能让自己收获温和的内心状态。
(9)、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向来惜字如金,只有浅薄的小人才夸夸其谈。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
(1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2)、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1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5)、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16)、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17)、(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18)、(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19)、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早睡早起是顺应天时,是天在滋养你的身体。所谓人力不胜天力,你吃再多的药物或保健品,也不及早睡早起的功效。若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身体无病健康的人,一生无疾。若病者则利于恢复!中医调理平衡讲七分靠天,二分靠药,一分靠心情。
(20)、(译)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2、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翻译
(1)、(注)读***历史可以使人明白善***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为己为人,都是必要的。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2)、他把这种行为看作不孝的行为,用以提醒自己早日戒除。
(3)、每日保持精神肃穆,衣冠整洁得体,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每日出门前调整到最佳状态,人前永远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工作时专心致志,高效果决。
(4)、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5)、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6)、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7)、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湘军统帅,一代大儒,更是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一生的偶像。他就是曾国藩。
(8)、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9)、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10)、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专心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11)、有的过于严肃,凡夫俗子,能学其一二也算不错了。
(12)、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13)、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14)、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5)、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日勘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荣利,再从此二字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傲立潮头唱大风,是因为内心的强大。沧海横流显本色,是缘于志向的刚毅。
(16)、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17)、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8)、然而,这样一个名垂青史的名人,却也是出了名的“笨人”,我们都听过曾国藩小时候挑灯苦读却被梁上小偷智商碾压的轶事,且不论故事真假,从他赴京赶考却屡次不中,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天赋并不高。那么,是什么令他成为儒林楷模呢?
(19)、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20)、爱护身体。时刻以父亲的“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训导作为健体却病的准则。
3、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感悟
(1)、曾国藩坚持每天仔细读史十页。历史讲的是英雄众横捭阖,人事兴废。
(2)、一个人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能放弃学习,一旦停止学习,便会止步不前。曾国藩位极人臣,仍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更何况我们呢?
(3)、很多人在修养自己品行的时候,在人前能够做的像正人君子一样,但是人后却未必能修正错误心念,但是错误心念也会影响了自身。
(4)、茶道i闻香识普洱,普洱茶的香气你了解多少?
(5)、(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6)、技不荒疏往日的技能不可荒废,许多技能太久不用日渐生疏,最后逐渐遗忘。
(7)、0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0慎言:不说***人害己的话,避免无聊的谈话。0秩序:东西要整理得井然有序、做事要及时处理。0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0节俭:不要浪费对人无益的一分钱,不要浪费任何东西。0勤奋:爱惜光阴,避免徒劳无益的行为。0诚恳: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思想纯洁公正,说话要有根据。0正直:不做出害人的事、不规避自己份内的职责。0中庸:避免极端,保持宽大为怀的胸襟。整洁:注意保持身体、衣着和住处的整洁。沉静:不因芝麻小事,或者偶发、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扰乱胸中的宁静。节欲:切戒欲望过度,不做伤害别人和自己的安宁和名声的事情。谦逊:以基督、苏格拉底为榜样。
(8)、加上自己的体弱多病,不加节制让身体更加虚弱。
(9)、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0)、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1)、(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12)、(注)每月都能复习的主要指戒律。做诗的目的是用来表达志向和情感,最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5)。”每月都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是“温习”,倘若懈怠,就很容易堕落。凡是胸怀大志的人,必须牢记这一基本点。否则,决不会有大的成就,事业也不会保持长久。
(1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文正公全集家训》)人生来是一块璞玉,看似朴拙,其实内心蕴藏着大善大智的本性。不学习,非但别人发现不了你的优点,连自己也看不到内心的宝藏。这样,内心那块本可以熠熠发光的宝石,将被视为一块普通的石头,要么被废弃,要么大材小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14)、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15)、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6)、在***,最有价值的书就是史书了,历史是真实的,***潜规则都在里面。
(17)、今日事今日毕,一定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否则会越积越多。
(18)、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19)、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性,反省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2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4、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作文
(1)、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2)、(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3)、人生之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无数个路口,无数个判断,决定了现在的你。面对每一次选择,如果都能心存非圣即兽之念,审慎思考、果断决策,那么一路走来,圣贤岂在他处?
(4)、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5)、读史可以使人明白善***事理,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世,光宗耀祖,这是父母所希望的,对于为己为人,也是必要的。否则,必定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6)、读书明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各种碎片化阅读,不如专注阅读一本书。
(7)、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薄。
(8)、(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9)、有人说曾国藩的十二条日课是蜡烛煤油灯农业时代的产物,与如今的电气时代相比已然脱节。但实际上,这恰恰正是今人最需要的律己精神与情感寄托,辩证待之,做到十之一并且持之以恒,则定能受益匪浅,事有所成。
(10)、(9)日知所亡。每日读***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1)、《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
(12)、饭后写半时辰的字。所有交际应酬的文字书信,都可以作为写字的机会。凡事都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这样会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13)、东翻翻西翻翻,最后一无所获,徒然浪费时间。
(14)、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同治四年(1865年)任剿捻钦差大臣;翌年因无功而去职,回任两江总督。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
(15)、(译)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光明正大之行,没有***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16)、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17)、松生静,静生慧,慧生智。所谓急中生智,只是因为在形势紧迫时,内心足够放松而已。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18)、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19)、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20)、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5、曾国藩十二条修身戒律图片
(1)、人皆有爱生***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2)、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3)、0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0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0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0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0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0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0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0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4)、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5)、学有所用,用中又学立人之前,读书明志立志有恒,匡时救世
(6)、(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7)、然后大笑着离去,富弼的仆人都埋怨着说:“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答上来,你怎么装作不知道呢。”
(8)、日知所亡:每日读***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9)、(译)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神情疲惫。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10)、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1)、“气”说着玄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浩然之正气”。“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行得正走得直,身体也自然健康少病。
(12)、维护身体健康:节制消耗与摄入,达到平衡中和境界,可拿“中庸”作理解。
(13)、书是作者的灵魂结晶,读书务必专注,将一本书用心读透,等于得到对方的感悟。
(14)、而“慎独”,就是在背后哪怕很微小的地方都不放过,能保证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念头都是对的,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间断,这样用时时自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心里自然坦然。
(15)、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6)、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7)、有人告诉富弼,富弼却说,那个秀才只是***同名同姓的人而已,不是***自己,丝毫不理会秀才,后来秀才深感无趣,低头走了。
(18)、北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富弼,就是这样一个处事温和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得罪人,后来也会因为这些事情深感不安,经过长时间的反省,他的性格变得宽厚谦和。
(19)、每天饭后练一小时字。这点对我们当代网络居民很有借鉴意义,要拒绝“提笔忘字”一定要多上手练,下笔才能如有神。
(2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译)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2)、患,于得无助,于失无补。恐惧只是自造的幻象,***于心又不利于事。
(3)、不需要懊悔,也无需沮丧,只需每日的反省,这本身便是为明日积蓄力量。
(4)、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5)、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即著名的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6)、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7)、(译)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8)、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二根穷骨头。(《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也许反过来说更合乎逻辑撑起二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
(9)、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