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事古诗 1、端午即事古诗朗诵 (1)、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午同音,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2)、五更钟漏
端午即事古诗
1、端午即事古诗朗诵
(1)、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午同音,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2)、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七言·出自唐·孟浩然《除夜有怀》
(3)、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7)、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很多关于端午节的诗词都有提到屈原。还有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1)、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1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__边贡《午日观竞渡》
(18)、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19)、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20)、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五言·出自唐·杜甫《无家别》
2、端午即事古诗
(1)、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盖“端”字之转音也。”
(2)、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
(3)、五月贩鲜鱼,莫教人笑汝。——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6)、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7)、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8)、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五言·出自唐·王绩《独坐》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11)、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12)、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4)、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五言·出自唐·李商隐《蝉》
(15)、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自杨无咎的诗《蓦山溪》
(16)、条脱闲揎系五丝。——出自李清照失调名的诗《端午》词断句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19)、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的诗《离骚》些老夫。——出自高箸的诗《重午怀旧》
(20)、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出自张榘的诗《念奴娇》
3、端午即事古诗图片
(1)、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自李之仪的诗《南乡子》
(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
(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5)、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8)、(学大悦读)是由学大教育独家原创的精品阅读栏目,旨在提升中小学课外阅读水平。
(9)、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五言·出自两汉·佚名《陌上桑》
(10)、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2)、端午节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1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苏轼《浣溪沙·端午》
(1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__张耒《和端午》
(1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__陆游《乙卯重五诗》
(1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宋代·文天祥《端午即事》
(1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代·赵蕃《端午三首·其一》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端午即事古诗解释
(1)、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故人:古人,死者。新知:新结交的知己。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夙昔:指昔时,往日。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原”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隔:间隔,距离。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译文: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
(4)、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5)、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白居易的《清明夜》
(6)、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出自明代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0)、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12)、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1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
(1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6)、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