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风》原文精选124句文案

杨绛散文风原文 1、杨绛的散文风 (1)、自信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但当然不是要你自傲。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而不要总是妄想一步登天。人的能力可以逐渐培养,但是绝非一朝一夕。要

杨绛散文风原文

1、杨绛的散文风

(1)、自信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但当然不是要你自傲。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而不要总是妄想一步登天。人的能力可以逐渐培养,但是绝非一朝一夕。要时刻明白自己想做的和自己能做的之间的差距,并且尽一切能力去减少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有可能靠近自己的理想,能够获取的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去争取。

(2)、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3)、杨绛认可平凡人的命运,然而并不甘于平庸。她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译诗,最初节译于《杂忆与杂写》(1991)自序,后来又将全诗题写在《杨绛散文》(1994)扉页上。这是兰德(WalterSavageLandor,1775-1864)名作《老哲人弥留之语》(DyingSpeechofanOldPhilosopher),或被题作《生与死》:

(4)、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5)、《小癞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6)、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有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7)、《将饮茶》(散文),三联书店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7年先后出版。

(8)、但杨绛先生与钱锺书并非没有吵过架。他们曾在出国的轮船上起过争执,因为一个法语“bon”的读音,杨绛认为钱锺书口音带乡音,钱锺书不服,二人找来同船的一位懂英文的法国夫人来当裁判,结果裁定杨绛赢。然而输的人,输得不开心,赢的人,自然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二人都觉得很没有意思,因而商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之后几年,两人遇事都会共同商量,商量之后再决定,不是全依钱锺书,也不是全依杨绛。

(9)、(尹家民《共和国早春的毛泽东周恩来》,《中华儿女》1995年第5期)

(10)、由此看出她争强好胜的意气,绝非平素一向谦卑低调的言辞可以掩盖。即便可以自认“我是一个零”,但微末的成就也应该得到恰当的评价。

(11)、最后说句,杨绛先生,谢谢您,谢谢你们一家留给广大人民如此丰富经典的精神文化遗产,一路走好,你们仨团聚了!

(12)、杨绛做事踏实肯干,从不抱怨亦不诉苦,为了支持丈夫的学术研究和作品创作,她默默承担家庭的重担,烧煤做饭洗衣服,担水劈柴做手工,家务活全部一力扛下,妯娌之间相亲相敬,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13)、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14)、有人说,杨绛的文字,如一方玉。外表朴素,不炫示,叫人望去油然生宁静心情;她还准确、节制,不枝不蔓,叫人体会到一种清洁之美;玉当然又绝不冷硬,她显出温和,淡淡却持久地散发;还有润泽,透漏着内在丰富的生命律动,总是在冷静地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

(15)、一定要有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也一定要有对自己的要求。活着不是为了获取什么,人生也不是为了走向何方。铭记自己的理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没有人认同又算得了什么。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没有人相信就自己一个人走,连头也不回。坚定是自己唯一的方向,坚强的人永远百折不挠。

(16)、[26]其中尤其以范旭仑在杨绛去世后发表的《容安馆品藻录·吴晓铃》一文最具代表性(《南方都市报》2017年5月7日),谓小说人物姚宓有吴兴华夫人谢蔚英的影子。

(17)、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发表。

(18)、钱瑗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治学严谨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她关怀学生,为人刚正。逝世后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好友的缅怀。他们说:“我们不会忘记钱瑗。”这话并非虚言,钱瑗离世8年,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回北师大,一位捐款一百万港币,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专辑》,钱瑗的学生和同事、好友闻讯后,纷纷写文章纪念钱瑗。

(19)、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20)、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2、杨绛散文《风》原文

(1)、《关于小说》(文论集),三联书店1986年初版。

(2)、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3)、像丁尼生(Tenny son)诗里的“夏洛特女郎”(The Lady of Shalott),看厌了镜中反映的世界,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真实世界。她的镜子立即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

(4)、杨绛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人,看她的文字就像看她的照片一样舒服。说她是“老人”而非“作家”,是因为和钱钟书相比,她的写作水准确实相形见绌,她自己也说:我写的几个话剧是不能和《围城》相提并论的。《围城》真的是一本婚姻宝典书,虽然是本小说,却可作为婚姻维系的工具书。我在大学时就读过,却不能领会其中要义。直到真的结婚后,各种曾经听说的矛盾无一不少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后再看,才感觉这本书把婚姻看透了、写绝了。回到杨绛的这本散文集,文章中的文字平淡寡味,正如她的人一样,即便刚经过大风大浪,文章里却只显和风细雨。

(5)、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走,谁又能不曾迷茫,不曾彷徨过呢?梦醒了,调整好自己,未来还是在未知中度过愉快。不喜欢有挑战的生活,就不知道青春是如何的热血澎湃。如果败了,或许不能从头再来,可是人生哪里有多少时间能给我们耽搁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抱怨,只能够利用好自己的眼前。

(6)、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7)、[42]钱锺书:《槐聚诗存》,第143页,三联书店2002年版。

(8)、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9)、  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10)、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11)、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

(12)、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培根(Bacon)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到这句话了。所以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如果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枯燥!

(13)、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14)、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我怎么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15)、[49]废名译文,见《竹林的故事》初版书末(后置于卷首),王风编:《废名集》第1卷,第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晚年杨绛翻译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时,译过苏格拉底以下这段话,是与人讨论真正的“爱智者”应当不再为世俗的理由束缚自己的心灵:“因为哲学家的灵魂和别人的不同,它自有一番道理。它靠哲学解放了自己,获得了自由,就不肯再让自己承受欢乐和痛苦的束缚,像珀涅罗珀那样把自己织好的料子又拆掉,白费工夫了。”[56]在这里,《奥德赛》女主人公的形象再次出现,译文表达了杨绛对这一形象深刻的同情理解。或许她不具有钱锺书的那种豁达心怀,认识到文本刊布成书,即自有其命运(Habentsuafatalibelli)。但是文本编织里成就了自己的精神财富,终将也会对别人有所助益。进一步说,杨绛在文体与修辞两方面对自己文本的重新编织,并不会给她机械重复的苦恼。“珀涅罗佩的技艺”,也可以是这样具有生动活力和深刻思想的,其中具有着杨绛面对人生独有的温婉理解和灵秀颖悟。

(17)、杨绛(绛,“季康”吞音),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8)、三年后回国担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

(19)、与钱钟书在海外游学时,她一路旁听自修,两人无事便一起对坐读书,一同翻译英国文学。在后来的文革时期,杨绛也会利用间隙时间自己学习西班牙语,就连邓小平也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因为那时的杨绛还在经历文革摧残,邓小平对此不可思议。

(20)、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

3、杨绛的散文风的主要内容

(1)、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信,抬头是“庆龄先生”,

(2)、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3)、大概就是从那时起,杨绛把自己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她喜欢的名言。“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4)、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5)、杨绛先生曾在2002年写过一篇文章《翻译的技巧》,其中总结的几个翻译技巧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借鉴:

(6)、[16][17][27][29][30]杨绛:《杨绛全集》第1卷,第212页,第211页,第453页,第508页,第51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7)、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8)、她的文学类型观合乎韦勒克等的理论追求,即不管主题的分类而偏向于形式主义,这引出打破规范体例开创新风格的尝试,要么是尝试呈现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要么是在小说中引入诗歌文体,“现代的类型理论不但不强调种类与种类之间的区分,反而把兴趣集中在寻找某一个种类中所包含的与其他种类共通的特性,以及共有的文学技巧和文学效用”[39]。不难看出,杨绛这番文体论思想实出自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家的常识,即将“小说”(novel)的字源学之义“新的”(novelty)作为这个文体不断革新的合法性依据。正如I.瓦特(IanWatt)在《小说的兴起》(1959)所指出的那样,小说的基本标准(primarycriterion)对独特、新鲜的个人经验而言是真实的[40]。稍有不同的是,相对于瓦特追溯于18世纪英国小说的伟大传统,抑或如布思(WayneBooth)在《小说修辞学》里小说文体的这种不断革新性从薄伽丘《十日谈》说起,杨绛通过她对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论述,更突出了在“巴洛克文学”背景下的欧洲流浪汉小说这一文类传统对她的影响。

(9)、杨绛也曾考虑由钱锺书替她添补计划所作小说里的诗歌文本,因此我们恐怕很难确保已有小说文本里没有钱锺书代笔的诗作。那部多处打乱真实写作时间序列的《槐聚诗存》,就是在杨绛敦促之下完成的钱锺书旧体诗集的“自订本”。序言中提到杨绛发起这个“自订本”的理由,就在于“俾免俗本传讹”——这也是以重新编织来保持作品之纯洁的一种考虑。诗集结尾的《代拟无题七首》(1991),因前面附有杨绛亲自写的“缘起”,展现出诗与她本人的紧密关系:

(10)、[54]杨绛:《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杨绛全集》第9卷,第474页。

(11)、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12)、①钱钟书不善于生活琐事,杨绛常对他说“不要紧,有我”,淡定从容解决事情;

(13)、[51]孙歌:《杨绛的“打扫战场”》,《读书》2017年第5期。

(14)、[48]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第109页。《冷屋随笔》之三(《今日评论》第1卷第14期)中尚未引及雪莱此诗,至《写在人生边上》出版,改题为《一个偏见》时才增补了进去。

(15)、[25]钱锺书:《谈中国诗》,《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第99—100页。

(16)、《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写与杂忆》、《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

(17)、她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18)、杨绛的文类意识不仅表现在她的创作中,在她翻译西方文学的选题上看也有一致之处。在杨绛后来追溯“流浪汉小说”的源流时,她翻译的《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和《堂吉诃德》都可归为一个系列。西方近代小说兴起之时,以“流浪汉”为主人公串起社会见闻的方方面面,这与杨绛戏剧作品里用寄居在阔亲戚家的女青年作为主人公,从而深入当时上海上层社会家庭生活的内景,两者具有极为类似的思路。而在与之相熟的后学人物心目中,这种文类意识还具有了更多的人格意义。叶廷芳就指出,杨绛翻译过的几部欧洲小说具有共同的“巴洛克文学”特征,但这在外国文学研究界并非主流:

(19)、钱、杨二人有若干类似题材的写作,比如《围城》与《洗澡》这两部常被人联系起来的长篇小说,还有均以“魔鬼夜访”自己为题的随笔文章。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还都写过一篇涉及窗或窗帘的体物小赋,钱锺书的《窗》(1939年之前)强调“窗”作为内外信息的沟通,引申而比喻作眼睛、眼镜,结尾处提到了“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等到杨绛发表《窗帘》(1945),破题处先说“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至文终也念念不忘的是“隔离”下所享受的“安静与休息”,仿佛是呼应着波德莱尔所说的“一个人穿过开着的窗而看,决不如那对着闭着的窗的看出来的东西那么多”[49]。相较之下,钱锺书的《窗》更显示出古典智慧的通达,也是他融汇中西学问时所具开阔胸怀的体现;而杨绛重视的是生活与思想中个体自由的珍贵,她相对更在乎的是隐私的不受干扰。

(20)、[3]参见钱锺书:《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第148—149页、第464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杨绛先生散文《风》

(1)、“再三改写”的几个短篇,在此可以《ROMANESQUE》(1946)作为代表。对比最初的《文艺复兴》刊载本和后来的修改本,《ROMANESQUE》中除了洗练辞藻,开篇花去颇多笔墨的自行车不见了。描述江湖骗子用作幌子的家宅里辉煌明亮的设施一节,本有些渲染之词,诸如“跑进这屋的人,会自愧重浊,不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儿,才配住这光滑透明的房间”云云,只改作一句“太阳灯太亮”。尤其是点题的“romanesque”,经人物对话道出,在小说里多次出现,原本只是“小说调儿”,杨绛晚年将之改成了“浪漫故事调儿”,其反讽意味变得比较明显,有意无意间也更合乎文学史家对她早年创作风格的评价[8]。同时期发表的《小阳春》(1946),在后来重新出版入集中,几乎都没有任何改动。这篇小说写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在自己夫人和女学生之间的感情纠葛,多是从男子的心理活动出发,同样带有反讽意味地,将龚自珍诗“美人才地太玲珑,我亦阴符满腹中”呈现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七五四则,于龚诗二句下批注:“李笠翁《凰求凤》第六(注:钱锺书此处引用有误,实为第七出)出评语:有醋才,有醋理,有醋学问,熟读十三篇方能为此。”[9]即表明深晓男女爱情间心力较量的复杂与残酷,其中的道理与《兵法》相通,然而终究又因为属于欲念所驱的行为,荒唐之处令人想要嘲谑。《小阳春》开篇“其实是秋天,俞斌博士心上只觉得像春天”的语气,也与《围城》里戏谑李健吾剧作《这不过是春天》标题的声口如出一辙。总体来看,《小阳春》这篇与钱锺书的小说情景与情节模式太过接近,隔了这么久远却不加修改,似乎可认为本来就不属于杨绛编织文本的“自创”样式[10]。

(2)、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3)、 别拿自己的人生和他人做比较,你根本不清楚他们的人生是怎么一回事。 

(4)、[50]洪子诚:《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第158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6)、杨绛先生与钱锺书的结合,不仅体现在门当户对,个人的志趣上,二人更是情投意合。

(7)、她拒绝出席中国社科院主办的纪念钱锺书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为的便是恪守她与钱锺书的诺言,“钱锺书生前跟我说,自己去了以后,不要搞任何形式的纪念会。”她在散文《隐身衣》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8)、论及女儿个性,钱钟书说:“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两位祖父迥然不同的性格,在钱瑗身上都很突出。

(9)、爷爷钱基博是一位古文学家、教育家,先后任过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0)、《春泥集》(文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

(11)、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2)、《风》是杨绛众多作品中的一篇散文。选自《杨绛文集·散文卷(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为2009年9月。

(13)、钱锺书很赞同我的概括和解析,觉得“实获我心”。

(14)、“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15)、婚姻中的两人是同甘共苦彼此支持的战友。面对困境,杨绛先生不似寻常怨妇那般会抱怨丈夫而是坦然接受并尊重丈夫的决定,与丈夫携手站在一起。

(16)、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17)、 《我们仨》钱钟书,杨绛,钱瑗, 她写尽了对丈夫和女儿的思念,感动无数人。 

(18)、小说这个文艺类型(genre)最富有弹性,能容纳别的类型(如戏剧、诗歌),体裁也多种多样(如书信体、日记体);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新领域,打破旧传统。[38]

(19)、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20)、《洗澡》、《倒影集》、《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

5、杨绛散文风所表达的主旨

(1)、“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周国平评)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4)、[2]参见《荷马史诗·奥德赛》,王焕生译,第3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杨绛创作《洗澡之后》“把故事结束了”的想法,可能缘自她翻译《堂吉诃德》时得到的启发。第二部“前言致读者”中,塞万提斯就提到了自己对于有人托名写《堂吉诃德》续篇的痛恨,这是他继续奋笔疾书的动力:“书上继续描叙堂吉诃德的事,直到他逝世入土。这样就没人敢再捏造些事情来污蔑他。他所干的事已经够多……不用别人再多事。”[28]这种不愿自己文字生涯受到外界无端干扰的思想,几乎就是杨绛本人心绪的写照。从当代文学批评来看,作品文本的“多义性”不再依赖于作者意图的阐发和限制。文本面向读者的开放姿态,往往使得作者如同唯一真理般的权威地位得到消解。杨绛在百岁之龄,深居简出,以“宅女”自居,并无太多理由要维护她作为小说作者的权威地位。因此,看起来是在《洗澡》发表了很久之后,她的身份早已脱离当年创作者的心境和思虑,此时自己也成为了《洗澡》的读者之从前构思考虑时的感受,与寂寞暮年的心境大相径庭。出于“贞洁”(珀涅罗佩)的考虑,她坚持让许、姚二人在姚家老太太的主张下结了婚,而在这个情节还毫无动静的时候,先令男方的前妻杜丽琳与其新欢在荒唐的气氛下不体面地私定终身。小说中以许彦成与杜丽琳办离婚手续来作为前后两桩姻缘的过渡:“许彦成就此和多年的老伴儿分手了。他临走利用学校热水方便洗了一个干净澡,好像把过去的事一股脑儿都冲洗掉了。”[29]

(6)、[34]耿德华:《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张泉译,第274页。

(7)、[37]叶廷芳:《跳动的音符》,第70—71页,花城出版社2015年版。早先叶廷芳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谈过:“杨先生那么喜欢译巴罗克小说(或流浪汉小说),她分明看到了这种非正统文学的野性基因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前途。”见许嘉俊:《杨绛译〈堂吉诃德〉被当“反面教材”,众译家据理驳斥译坛歪风》,《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8月26日。

(8)、人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当有诱惑的时候,更加容易沦陷其中,而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忘却。所以说真正的困难不在经济,环境的干扰更令人无奈。自己所想的,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很大的出入。也不是说自己不明白道理,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自己。没有外在的约束,没有被命运折磨的压迫感,自己也就越发的迷惘。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就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整个人也荒废了,只是想着过一天算一天,只是想着如何玩乐。思想一消沉,人也就越来越不敢面对现实的残酷了,不想动脑去思考如何解决。因为不动脑子自然是轻松快乐的,看似人生惬意非常,可是当自己的天赋被耗尽的时候,结局就只能更加可悲了。

(9)、[24]钱锺书:《读〈拉奥孔〉》,《七缀集》,第48—56页。

(10)、[52]杨绛:《杂忆与杂写》,“自序”第1页,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与前引同题文集内容不同);杨绛:《杨绛散文》,“扉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1)、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12)、全部文章,经整理,去掉了一部分……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23]

(13)、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4)、《记钱锺书与围城》(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岳麓书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15)、其实参悟透彻了,人生并不可怕,活着只是为了追逐人生的自由。海阔天空,世界任人行走。碧波逐浪,梦想在云端远航。

(16)、越妈亲子英语梳头发CombYourHair(Part1)老外美音带读附音频扩充《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点击标题将越妈亲子英语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获点赞20个,截图发我,可获赠越妈分享的海量亲子教育资源全部下载链接文档)

(17)、这次读的是《杨绛全集》中散文卷中的第三本,涉及内容很杂。有写作者的求学、逃难经历,有的写作者家中佣人、保姆的故事,也有写作者自己的家庭趣事,还有作者哀思丈夫和女儿的文章诗句。

(18)、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饨。

(19)、[1][14][22][35][47]吴学昭:《听杨绛谈往事》,第253页,第327页,第144—149页,第202页,第281页,三联书店2017年版。

(20)、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

(1)、杨绛曾记述父亲杨荫杭去世前毁去稿件《诗骚体韵》一事,那是令她倍感伤怀和遗憾的损失。然而她以上文所述的那种“我不是堂吉诃德”的现实清醒,来重新建立作为父亲的杨荫杭在自己心中的形象,那要比完成一部杰作的杨荫杭更为重要[53]。她自己生平著译目录里也有各种的遗憾。那部1944年曾在上海演出的《游戏人间》剧本找不到了。翻译Goldsmith的喜剧,自己毁掉了稿子。长篇小说《软红尘里》的头20章就因为“大彻大悟”便全部焚毁了。《大事记》还记述到:

(2)、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3)、|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56]柏拉图:《斐多》,杨绛译,《杨绛全集》第9卷,第333页。

(5)、《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 MP3音频 《妈妈牌生活英语表达字典》的升级版免费下载 百度云链接:http://pan.baidu.com/s/1bnHPfoN 

(6)、[6]杨绛:《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〇一三》,第249—250页,三联书店2015年版。按:《杨绛全集》未收此文。

(7)、2002年冬,又定下心来写《我们仨》。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超然忘我的境界,烦恼也就无从生起了。

(8)、但是,尽管杨绛再三申说她对于纯粹地编造一个故事有多么执着,研究者们还是不断想要探究《洗澡》这部小说与现实的关联[26]。这种氛围,在钱锺书去世以后,带给杨绛很深的焦虑。她在《洗澡之后》的“前言”里解释自己动笔续作的原因:嫌恶有读者来信对于小说中是否存在“乌龟宴”(认为许彦成与姚宓已有偷情之实)的探询。《洗澡》三部各自所依托的标目主题,皆采用诗骚里描述“君子之风”的名句,自然其中“发乎情止乎礼”的人际关系是得到刻意标榜的。杨绛无法容忍别人代为揣摩的“无中生有”,拒绝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坊间陆续问世的《围城之后》《围城大结局》一类续貂之作令她深感烦恼。于是杨绛写出了《洗澡之后》,索性自己贡献一个许彦成、姚宓喜结良缘的“大团圆”结局,并认定这就是读者所乐见的。“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27]

(9)、杨绛作为知识女性,并没有奋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进行温婉的自省,进而确立了女性意识。在《回忆我的姑母》当中,杨绛反思和审视了反叛型女性意识,同时也确立了杨绛自我“女性意识”。在杨绛的笔下,姑母杨荫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离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为一名出色的知识女性。杨绛在描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姑母的缺点,这样就会显得人物更加鲜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反叛型知识女性的形象。通过阅读杨绛系列散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在杨绛整个散文作品当中有关女性作者的潜意识。

(10)、我们对女儿钱瑗(小名阿圆),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钟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11)、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12)、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够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是心甘情愿的。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13)、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14)、八段锦是古代人发明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能活络经脉,打通气血,具有抗病、强身、延年的作用,常练习获益多多。

(15)、半年之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她“试图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

(16)、然而,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锺书,说杨绛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钱锺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锺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坠入爱河)了。”

(17)、害怕是自卑的表现,也是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没有相应的`能力,力所不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放弃机会了。很多时候上天都给了你机会,就在你的眼前,近到触手可及,只是自己不敢去承担罢了。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的,更多的是要依赖一步步的摸索。如果不敢踏出第一步,又怎么能够迈向成功。失败只是点缀,没有人会在乎你的过去。

(18)、多年后,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锺书听后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19)、罗念生翻译的《诗学》(1962),导言里说前五章借用了缪灵珠译稿,随后向三人致谢,依次为杨绛、朱光潜、钱锺书[55]。钱锺书著作及手稿中光涉及《诗学》的英法译本就多达七八种,而杨绛给予帮助尚且在他和朱光潜之前,其研究和翻译上下过的功夫可见一斑。从杨绛讨论菲尔丁小说、李渔戏剧的文章里,还可以看到她对于《诗学》的熟稔运用以及部分语句译文。但这还主要是成全他人而已了。

(20)、2003年,在钱锺书手稿交付出版后,杨绛于散文集《我们仨》中,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深切绵长的怀念,她喃喃低语,她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1)、[19]参见钱锺书《小说识小续》中论“渊源学”一则,《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第86页,三联书店2007年版。

(2)、 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自己的成就。 

(3)、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4)、[45]参见钱锺书:《管锥编》,第1986页,三联书店2007年版。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