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精选114句文案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谈谈其思想对你的教育启示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   (1)要把儿童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并谈谈其思想对你的教育启示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   (1)要把儿童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其能够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并且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要求重视儿童的兴趣和给儿童自由。把儿童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

(3)、国民教育与国家之关系(在福州青年会的讲演)

(4)、(2013新乡单选)在教育中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5)、杜威希望在使儿童学习前人知识和参与实践之间,即在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之间,找到一种“保持恰当平衡的方法。”

(6)、    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是对教育生活中关系的新认识,是对教育主体的重新定位。

(7)、    (3)教育改造社会生活。“教育即生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当前,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杜威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8)、讲座时间:2020年12月16日14:30-16:30

(9)、⑦教育与道德。杜威提出了“学校道德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强调道德培养是塑造学生的性格。道德教育分两个方面:一指社会性,即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指心理性,即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方面。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学方法来进行,这三者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

(10)、    (2)“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是其教育哲学中最富生命力的命题之一。生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是人的习惯、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

(11)、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12)、   经验中心是杜威关于课程和教学的基本主张,他认为:

(13)、1921年7月11日,杜威一行离开北京赴山东访问。在济南讲演(7月18—23日)和游泰山、谒孔庙以及青岛游览(7月25日—8月1日)之后,杜威于1921年8月2日偕夫人和女儿一起离开青岛取道日本回国。从1919年4月30日抵达中国至1921年8月2日离开中国,杜威的中国之行共计2年4月又3天。

(14)、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15)、(多选)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16)、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D.教材中心

(17)、回复”619“ 可获得面试密训课程信息及中冠名师在线指导

(18)、回复”612“ 可获得总部及各地市开课最新详情及中冠名师在线解答疑惑

(19)、教育者的天职(在上海第二师范学校1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

(20)、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2、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读书与工作结合(在福建省立蚕业学校的讲演)

(2)、在晚餐会上,蔡元培致词说:“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是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很有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后来,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杜威本人后来说,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早期著作5卷、中期著作15卷、晚期著作17卷,全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制作建造,让我们的宝贝,喜欢动手,爱思考。

(5)、优秀育儿经验分享之二:让孩子健康成长,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多重要

(6)、    杜威倡导的教学方法立足点是应根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应该“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达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劳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既是儿童本能生长要素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7)、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8)、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9)、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10)、准老师,你好!今天小冠为你带来教育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

(11)、美国教育会之组织及其影响于社会(在福建省教育会的讲演)

(12)、④知与行。从批判传统学校静听的教学方式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强调“从做中学”是人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欲望的表现和兴趣的所在。通过“从做中学”,使儿童掌握如何做的知识和能力。“从做中学”的内容包括艺术活动、手工训练以及要动手的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引起课程教材的改革。

(13)、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4)、 这一观点是以杜威的主观唯心经验论的哲学理论为基础提出来的。在杜威看来,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因此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15)、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16)、 按照杜威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的获得要依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由此他又提出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原则。

(17)、全国各地报纸都对杜威的访问和讲演活动作了充分的报道。《新教育》杂志1920年第3期出了“杜威专号”;《平民教育》杂志也出了“欢迎杜威博士专号”。杜威在中国的讲演被译成中文,随即或以整篇或以概要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的哲学和教育杂志上。

(18)、③经验与课程。在“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思想指导下,杜威强调课程教材必须心理化,即在课程教材和心理之间建立联系,并在儿童的生活范围内吸取和发展它,以便克服传统学校课程重视经验的逻辑而忽视经验的心理的弊病。主张心理化的课程教材应该以儿童现实生活的经验为根基来组织。

(19)、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20)、⑤思维与教学。壮威提出了“如何思维”的命题。强调成功的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分5个阶段(史称思维五步),教学过程也可相应地分5个阶段(史称教学五步)。

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

(1)、⑥教育与职业,杜威主张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中,职业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不是狭窄的职业训练,而是使学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结合的职业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学校的课程体系,把职业课程和普通课程结合起来。

(2)、杜威在哲学见解上,早期虽然承袭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学及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对他早期思想的一番冲击,在他一篇《从绝对主义(Absolutism)到实验主义》的论文中,已经剖析地叙述了他思想改变的来龙去脉,说明他何以舍弃了十九世纪德国黑格尔派的绝对主义。

(3)、⑦教育与道德。杜威提出了“学校道德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观。强调道德培养是塑造学生的性格。

(4)、 他明确指出,幼儿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为人一生的事业,爱好、习惯等方面打下基础,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对这个阶段儿童的研究和教育。

(5)、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在山西太原大学校礼堂的讲演)

(6)、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适、陶行知、陈鹤琴以及蒋梦麟、郭秉文等作为赴美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先后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们无疑受到了杜威的思想方法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些后来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学者,“在美国进步主义思想的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其生平的某点上自认是他的大师约翰·杜威的追随者”。特别是胡适,他最终选择实用主义为自己的思想信仰,实际上是由于杜威的影响。

(7)、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同时,他还指出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8)、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9)、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0)、A.从做中学B.儿童“静听”的学习方式C.教学应当脱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D.教育即生活E.学校即社会

(11)、解析:第11这三题你们容易错,一定要注意区分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表述。

(12)、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是主动与互动结合的;教育需要深入孩子及社区的社会世界。”从这些核心理念中,我们能深刻理解杜威的教育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一切学习要围绕儿童的需要,也就是要建立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作为家长要时刻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例如,给孩子选择玩具是否考虑征求孩子的意见;去哪里就餐是否考虑孩子有表决权;假期出行是否考虑孩子的喜好。因为儿童的学习是一种内驱力作用下的主动学习,儿童主动性的激发是要以兴趣为基础的,同时强调主动与互动的有机结合。例如,孩子适龄后,很多家长都要为孩子申请特长班,大家奔走相告时是否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只有在内驱力的激发下,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获得最佳发展。

(13)、对于杜威来说,在中国的早期日子里,最高兴的一天是5月12日与孙中山先生的见面。由于对哲学颇有兴趣的孙中山特别感兴趣于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因此,在与杜威见面时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后来,杜威曾这样回忆道:“那天傍晚,与前总统孙中山先生在一起感到很高兴。”

(14)、有助于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助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改革的主要落脚点。随着整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发展过程当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是推动整体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的关键所在。

(15)、职业教育与劳动问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讲演)

(16)、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此外,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17)、对于中国之行,杜威自己在1920年1月13日给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科斯的信中就曾这样写道:

(18)、盖笑松教授送给你支持孩子自主成长的行动指南!

(19)、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0)、 实际上杜威是将“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4、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及现实意义

(1)、杜威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出发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人类经验的传递和延续来看,教育是社会继续存在的条件;从人类经验的交流来看,教育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只有使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并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或转载多篇论文。

(3)、杜威的教育思想。听完语音别忘记继续往下看,最精彩的一般都在后面哟!

(4)、与贵州教育实业参观团之谈话(在北京大学哲学教研室)

(5)、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6)、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7)、在中国访问和讲演时,杜威与一些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交往密切,美国塞顿·霍尔大学教授培里在《杜威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曾指出:“在访问中国期间,杜威自己同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学术思想上的交往程度确实是令人惊讶的。”这里培里所提及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有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

(8)、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解决教育的灌输和儿童的被动发展问题

(9)、自动道德重要之原因(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10)、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11)、“教育即生长”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他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正常生长。”

(12)、教育者为社会领袖(在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讲演)

(13)、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14)、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三中心。

(15)、“中国人民是极为友好的人民,他们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十分大方。在中国的这两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多彩和令人愉快的,对我的父母来说也有同样的感觉。”

(16)、解析: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17)、 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一基本原则。他在论述教学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时(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是以其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作为理论基础的。

(18)、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也是在他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批评传统的教学是“三中心”的教学,即以前人的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惟独忽略了真正的中心,即儿童本身的活动。杜威要求现代学校要用活动教学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用活动课取代学科课程。

(19)、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做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20)、教育与学校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

5、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 杜威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以表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为主,即教学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以儿童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的;(3)儿童从自己的活动、自身经验中学习;(4)教学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也就是说儿童需要学习什么,教学就要适时地提供给他这方面的知识,一切都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总而言之,活动教学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3)、 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

(4)、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5)、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中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挖掘和提升自身的学习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借助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最大限度的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6)、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7)、杜威把儿童“通过参与成人做的事去学习”称为间接的教育(即直接经验的学习),把“对青少年进行深思熟虑的教育”称为正式教育(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8)、1919年初,当杜威正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讲演时,他收到了来自中国的一封邀请信。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会、浙江教育会和尚志学会等5个教育团体邀请他来中国讲学。杜威在征得哥伦比亚大学校方当局同意续假后高兴地接受了这个邀请。

(9)、②学校与社会。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病,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强调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基础。

(10)、当然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没有目的,而是指教育没有宏观的目的,但是每一段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具体的目的。

(11)、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12)、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13)、他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知识不断增长积累,“没有这种正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将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在这种正式的教育中,儿童由于掌握了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也就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知识的道路”。

(14)、杜威的著作,显现了一个事实,即他是一位致力于写作的学人,他在维蒙特大学求学的时候,就显示出是一个专心致志的好学生,但他不擅于口才,文笔亦不精辟,并不是一位善用文思表达意见的人,他的作品是不容易立即被理解的。

(15)、   (2)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

(16)、但是,胡适选择的却是一条与陶行知和陈鹤琴不同的道路,其教育改革探索仅仅停留在学术研讨上。前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孔斐力在《陶行知:一位教育改革家》一文中曾指出:“陶行知和胡适是同时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俩人都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普通学校观点的影响。然而在起始阶段,陶行知的事业和胡适……便存在着分歧。”这段话也反映了胡适和陶行知那些教育家之间的不同。

(17)、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在上海沪江大学的讲演)

(18)、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9)、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20)、     研究探索,让我们的宝贝爱上学习。

(1)、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

(2)、   (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第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3)、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4)、“这是我一生中所做过的最有趣的和在智力上最有用的事情。”

(5)、A.独立自主性B.启蒙性C.综合性  D.活动性

(6)、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整合课程

(7)、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内涵为:

(8)、《我的教育信条》以杜威的名篇《我的教育信条》命名,分为教育心理、教育哲学、教育实验三个板块,既着意澄清了人们关于一些心理现象的误解及相关概念的误用,又表达了杜威关于教育学的核心主张和儿童研究的重要观点,还介绍了杜威任职于芝加哥大学期间所进行的富有创意的学校实验。

(9)、(3)“从做中学”的课程观: 解决传统课程中单一的知识标准,不注重儿童活动,割裂认知“统一性和完整性”问题。

(10)、但是他过于强调学生的经验与需要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1)、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的,但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2)、《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或译为《民本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问题》。

(13)、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

(14)、(2)“儿童中心”的教育观: 解决儿童发展的被动问题。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