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最著名的一句话精选94句文案

王阳明十句话 1、王阳明十大名句 (1)、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

王阳明十句话

1、王阳明十大名句

(1)、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2)、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十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智慧。

(3)、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5)、原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7)、(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8)、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9)、只有去做了,才能算是真的知道,若是真的知道,则一定去做了。

(10)、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1)、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12)、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3)、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4)、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5)、原句: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6)、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

(17)、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18)、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19)、原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0)、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2、王阳明最著名的一句话

(1)、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3)、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4)、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5)、同样一件事,对于内心强大的人而言云淡风轻。

(6)、(出处)《静心录之外集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8)、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9)、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0)、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11)、源于《静心录之外集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1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多管闲事。

(1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15)、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6)、其实人生的路只要大胆去走就好了,不必思虑,不必顾念。

(1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8)、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19)、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20)、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3、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2)、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4)、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6)、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7)、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8)、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9)、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10)、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1)、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1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3)、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14)、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15)、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7)、1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18)、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19)、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20)、原句: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4、王阳明十句话,改变人生三十年

(1)、10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2)、原句: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3)、(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4)、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5)、(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6)、感悟: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7)、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8)、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9)、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10)、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1)、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12)、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3)、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14)、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15)、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十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智慧。

(16)、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17)、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8)、(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9)、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20)、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王阳明精髓40句

(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名利、地位。

(3)、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5)、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6)、原句: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

(8)、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9)、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10)、化解内心的妄念,萃取出美好的良知,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11)、只有不被外物牵绊,一个人才能真正意义上洒脱平和。

(12)、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十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智慧。

(13)、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14)、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