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雅可夫斯基重要作品精选78句文案

马雅可夫斯基的介绍 1、马雅可夫斯基简介 (1)、2000年3月23日,身患癌症的诗人,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在医院跳楼自杀。他是中国现代汉诗史上最为卓越的诗人之他的《慈航》极具力量

马雅可夫斯基的介绍

1、马雅可夫斯基简介

(1)、2000年3月23日,身患癌症的诗人,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在医院跳楼自杀。他是中国现代汉诗史上最为卓越的诗人之他的《慈航》极具力量。答主最喜欢他的名句是“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2)、④  万湜思的翻译根据世界语译本。译者在《呐喊》“后记”中说,在中国,马雅可夫斯基“的姓名,我们已如此熟悉,而他底诗作我们却如此生疏。实在是很不爽气的事”。

(3)、本特·扬费尔德(1948-),著名瑞典斯拉夫学家、翻译家、出版人,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俄罗斯未来主义诗歌领衔研究者之一。俄科院新版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编委会成员。曾多次前往苏联,收集了大量有关马雅可夫斯基生平与创作的珍贵材料。与布罗茨基亦私交甚笃。1998年和2007年,他被授予八月(斯特林堡)奖,等同于瑞典的普利策奖。其《阿克塞尔·蒙特:圣米歇尔的道路》瑞典语版被授予瑞典文学院传记奖。

(4)、当残暴的统治者把你逼到走投无路时,不要忘记你身后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反抗,记住这并不可耻。

(5)、从相爱到无休止的猜测、争吵,此刻的马雅可夫斯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痛苦。那一天,他哭着哀求娜拉·波隆斯卡娅别去剧院,别在工作了,可是娜拉·波隆斯卡娅坚持回去排演。马雅可夫斯基最后无奈地同意了,安静地问“你还有打的的钱吗?”波隆斯卡雅说没有,马雅可夫斯基给了她20卢布。

(6)、ISBN:978-7-5598-2294-9

(7)、但自杀时,马雅可夫斯基的遗言是:“我不劝别人这样做/但我没有别的出路。”虽然没有结婚,但他在遗言中把莉莉娅、波隆斯卡雅列为家属。他还在桌上留下了《已经过了一点》的诗句:“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

(8)、中苏分裂在20世纪60年代初公开化,对苏联文学的介绍、翻译的数量逐渐减少,马雅可夫斯基也不例外,“文革”的十年中则处于停滞状态。但是,狂热的“革命”正好是政治诗滋生的丰厚土壤,马雅可夫斯基的那种诗歌体式继续拥有极强的生命力。“红卫兵战歌”{27},郭小川、张永枚等人这个时期的诗,“工农兵学员”的《理想之歌》,“文革”后到80年代初贺敬之、张学梦、叶文福、骆耕野、曲有源、熊召政等人的创作,都受到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自然,这里列举的诗人、诗作的思想艺术水准高低互见,甚或差距悬殊。

(9)、我们再回忆起的马雅可夫斯基,已经不是那个标志性的诗人。这已经是一个告别革命的年代。但他诗歌中表现出的批判精神,在当下的社会依然有着生命力。

(10)、(图:陈天华)0.为文化和信仰而自杀者:晚清民国之际的王国维: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按照陈寅恪先生说法,王国维是中华文明的殉道者。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是满清遗老,为清朝、为溥仪而死,也有人认为与罗振玉交恶、心理疾病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0.因精神疾病而自杀者:苏联诗人叶塞宁:

(11)、阿·托尔斯泰,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位俄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以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俄国社会现实为背景,描写了捷列金与达莎、罗欣与卡佳四个知识分子他们探索人生道路的苦难历程,表现了知识分子只有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休戚与共,才是正确的道路。

(12)、马雅可夫斯基之所以“必须活下去”,吉狄马加给出的理由是:“那些对明天充满着不安和迷惘的悲观者/那些在生活中仍渴望找到希望的人/他们都试图在你脸上,找到他们的答案。”

(13)、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称他是“很早就到未来,并且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从小就被未来惯坏”的人。

(14)、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916年,因精神空虚,注入过量的吗啡而死,年仅40岁。他自杀的另两大原因是:贫穷和疾病!

(15)、19贫病交加的诗人,在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一跃,自杀身亡。现在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朱湘,而他当初与闻一多先生齐名,被鲁迅赞誉为“中国的济慈”,而济慈喜欢歌咏死亡。朱湘似乎曾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他在名诗《葬我》中说:“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声,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

(16)、故居博物馆内没有太多文字和实物展品,而前卫的装修风格、内部凌乱的设置、看似随意摆放的诗页、铁丝网和钢管构成的螺旋上转空间,让人感到时空的错乱。这可能更符合诗人曾经的未来主义旗手身份。

(17)、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身患眼疾、偏头痛、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加剧了他的精神疾病,他曾多次尝试自杀。1893年1月2日,他用剪刀剪开了自己的喉咙,随后作为精神病人被送到巴黎帕西医院就治,7月6日,因精神病发作辞世。虽然他最终并未死于自杀,但也与精神病和自杀有着不解之缘,就一并列于此处吧。

(18)、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

(19)、洪子诚|死亡与重生?——当代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20)、二十年代后期,马雅可夫斯基在诗坛上的地位也急剧下滑,到了1930年,他的被认可度几乎跌到了最低谷。

2、马雅可夫斯基重要作品

(1)、斯大林批示:“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遂成了苏联诗歌乃至苏联文学的样板。

(2)、(图:三岛由纪夫,他企图恢复日本武士道,并发动政变)0.殉情而自杀者:日本作家有岛武郎 (ありしまたけお):

(3)、{42}{50}  刘文飞:《一个现代经典》。

(4)、马雅可夫斯基不怎么喜欢 高尔基 ,他曾请卢那察尔斯基转告高尔基,“之所以不揍他,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当然,高尔基也不喜欢马雅可夫斯基。两人的决裂源于一次关于梅毒的谣言。

(5)、第十六章生命是赌注............627

(6)、政治、文学与私人生活——《生命是赌注》讲述的就是由所有这些激情、欲望共同卷起的漩涡,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好友圈子就是主人公,而他们的命运都和那个兼具英雄气概与悲剧色彩的年代密不可分。”

(7)、叶赛宁《失去的东西永不复归》一诗,可以用来悼念他,也可能是他的情人们随之而去的最重要的原因。俄国女作家尤利娅·安德烈耶夫娜著有《叶赛宁与邓肯:激情的悲剧》一书,内含两人往来书信,该书对两人恋情有比较详细的梳理。

(8)、{17}  1921年5月6日,列宁在写给卢那察尔斯基的便条中写道:“赞成把马雅可夫斯基的《一亿五千万》出版五千册,这难道不害臊吗?荒唐,愚蠢,极端愚蠢和自命不凡。依我看,这种东西十种里只能出一种,而且不能多于一千五百册,供给图书馆和怪人。”(《列宁论马雅可夫斯基》,岳凤麟编《马雅可夫斯基评论集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27页。)

(9)、Dr.White: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80号

(10)、在自杀前他曾留下了一句诗句“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

(11)、第九章摆脱了爱情和宣传画(1923-1924)............303

(12)、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派在中国开始变得不那么“反动”,逐渐从文艺思潮的负面清单里移除,加上当时“文学主体性”的强势提倡,批评家已无须讳言、遮掩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派的关系。前面提到的1980年武汉研讨会上,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派的关系就是主要议题。后来进一步的观点是,苏联早期左翼文艺的探索也是很前卫的,或者说,无产阶级文艺与现代派的前卫艺术之间并非总是对立关系。例如,倡导“假定性戏剧”的剧作家特列季亚科夫既是未来派诗人,也是左翼作家;而马雅可夫斯基的《澡堂》《臭虫》等剧,有些是在梅耶荷德剧院演出的,有些就是梅耶荷德导演的。因此,有论者提出,未必一定要纠缠与未来派的关系,问题应该放在俄国“白银时代”以及20世纪初文艺整体背景下考察。马雅可夫斯基的贡献是在“诗歌民主”的提出和实践上,刘文飞指出:

(13)、1930年,他举办的作品20周年展览上并没有如期迎来高官莅临和表彰。结果适得其反,因为在文学立意领域创作理念不同,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一些人在看到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后,视他为异己,而这些打击都是积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的重要因素。

(14)、1893的7月,在帝国边缘的格鲁吉亚,诗人出生于一个爱好诗歌的林务官家庭。因为一个意外,他的父亲被钉子划破手指,引发破伤风去世。从此,马雅可夫斯基对别针等物件相当敏感。

(15)、{31}  参见丁雄飞《黄子平再谈“20世纪中国文学”》,载《上海书评》2012年9月23日。

(16)、帕斯捷尔纳克说,马雅可夫斯基从小就被未来惯坏了。

(17)、最终,他和他身边的人,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英雄。

(18)、1923年6月9日,有岛武郎与情人波多野秋子一起在轻井泽的别墅自缢身死,两人留有遗书。波多是有夫之妇,两人的恋情被其丈夫发现,两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后相约自杀,遗书中有这样让人倍感震撼的话:“在爱的面前迎接死神的哪一瞬间,竟然是如此苍白无力。”

(1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俄国革命情绪的蔓延,马雅可夫斯基感觉自己是“在革命中找到了精神出路/并站到了文艺街垒上的俄国青年诗人”。二月革命爆发后,马雅可夫斯基在新政权一个通讯社的宣传部门工作。他用图画来鼓舞革命,并给每幅画配上充满力量的诗。

(20)、糜绪洋,俄科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副博士研究生。译有《撕下面具!二十世纪俄国的身份认同与冒名顶替》

3、马雅可夫斯基生平

(1)、 楚科夫斯基 称马雅可夫斯基是“天职就是自杀的人”,他的死在朋友圈子里并未引起太多的惊讶:“自杀的念头是马雅可夫斯基的一种慢性病”,“他已经朝自己开过两次枪了,每次都往左轮手枪弹夹里留一颗子弹。最终还是会有一颗子弹击中的”。

(2)、从此,《穿裤子的云》就成了这首长诗的名字,流传至今。

(3)、1930年年初,马雅可夫斯基的身体开始变差。1930年2月1日,莫斯科举办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二十年展览会。同仁对展览会非常冷淡,也没高官来捧场,马雅可夫斯基原还指望“表彰革命诗人的工作是苏维埃国家领导人的责任”。诗人很失落。

(4)、与马雅可夫斯基交往,并同时和莉莉交朋友的娜塔莎·布留哈年科;

(5)、此外,还有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

(6)、他爱另一个女人:“她更窈窕,更漂亮,她用精致的短上衣裹着她一对肥胖的乳房。”

(7)、{16}  马雅可夫斯基:《新生的首都》,李佑华译,《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8—149页。

(8)、本书写法独特,从围绕马雅可夫斯基的文学圈子着手,着重展现了这位未来主义者的追求,对了解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俄罗斯文学与社会生活很有助益。

(9)、比如说现在的莫言,沈从文和过去的柯仲平,艾青,赵树理,老舍先生等这些文学巨匠,很多都是小学学历,虽然有上过初中的如老舍但他也教过初中,可他的文章无论短篇中篇的都脍炙人口,世人无不称奇。甚至有人说他的作品和鲁迅先生的作品不是一个类型,不然会并驾齐驱。

(10)、马雅可夫斯基的《信》与其说是挑衅,不如说是斥责。在马雅可夫斯基看来,高尔基不在祖国就像叶赛宁的自杀一样是种背叛。高尔基在德国住了几年后,于1924年移居到卡普里岛(Capri)对面的索伦托(Sorrento),先前在1906年至1913年期间他已在那里度过了七年流亡岁月。“我很遗憾,高尔基同志,/在我们如今的建设中,/您,/我没看见。/您以为,从卡普里,/从小山上,/您看得更真切?”

(11)、马雅可夫斯基虽然知名度很高,但是多数人对其生平,尤其是马雅可夫斯基的个人生活知之甚少。书中有些“出人意料”的描写,比如他和布里克夫妇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看来令人乍舌的爱情观和友情观,这些细节塑造的是一个真实、立体、复杂的马雅可夫斯基。

(12)、马雅可夫斯基也写爱情诗。在创作于1923年的长诗《关于这个》里,他反对在爱情、家庭问题上的小市民庸俗习气,向往新的家庭关系。

(13)、其间,他把长诗歌《一亿五千万》寄给苏联领导人列宁,但是遭到了列宁不屑一顾得否定:“胡说八道,写得愚蠢,极端的愚蠢,装腔作势。”直到他写了那首《开会迷》:“我看见/会议桌旁/坐着的全是半截子的人/啊呀呀见鬼啦/还有半截子在哪呀?”列宁才颇有悦色,诗人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

(14)、我看到现在很多人没注意这方面要求,他们只管自己浪漫主义的演说,而不注重文章的人文价值。这样的文章文化水平是不高的。

(15)、诗人在苦苦寻找自己的爱情,可是他却没有得到一个稳固的生活和爱人,这样循环衍生出来的孤独感和悲伤或许也是他一生最软弱的地方。

(16)、另一位革命领导人托洛茨基,在1922的《文学与革命》中,则认为未来主义者有“乌托邦宗派主义的色彩”。

(17)、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附近,马雅可夫斯基最后居住的公寓楼现在成为马雅可夫斯基纪念馆,一座奇特的象征主义和未来主义风格的纪念馆。设计师在楼房正面毛糙的花岗石墙壁背景上,加上方格的钢铁框架,上面缀有很大的俄文字母я。这是在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和文章里遇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我、我自己、我爱、我的革命、我的大街……埃尔莎20世纪30年代末写的《马雅可夫斯基小传》也提到马雅可夫斯基纪念馆,情况却与现在的不同。纪念馆与它邻接的一所有好几层的大厦的砖墙上,用斗大的字体标着:

(18)、2007年,ISBN:9789146212126

(19)、卢那察尔斯基最初对“同貌人”抱着同情、理解的态度。可能意识到这一态度与“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份相悖,后来就严厉起来,认为“同貌人”是他的“加害者”:

(20)、他被视为酒精、浪漫、幻想的传染病源。他传染了狗。它们看见人吃饭,就献殷勤谄媚。一旦被它们咬,人就会被传染上阿谀作风。一个少女听了他演奏的音乐后,得了狂热的恋爱症流行病。他最终成为“可怕的人形的伪装者”,被关进动物园的铁笼里和臭虫展览。

4、马雅可夫斯基经典语录

(1)、马雅可夫斯基只活了37岁。他用自己独特的人生,演绎着革命、爱情和诗歌的故事。

(2)、作者简介: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苏联著名的诗人,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1930年4月14日,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3)、{21}  参见法捷耶夫《马雅可夫斯基》《作家与现实》(《马雅可夫斯基评论集萃》,第77—98页)。法捷耶夫1939年在《作家与现实》中检讨自己过去对马雅可夫斯基创作认识上的错误,认为他的《列宁》《好》《穿裤子的云》与那些写配合时事的诗,同样“都是伟大的”。

(4)、1912年,年仅19岁的马雅可夫斯基就同大卫·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在诗集中他用简洁的词句、喷发的激情地宣称“有我们才能代表我们的时代的面貌……要把普希金、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等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出去”。

(5)、关于俄国白银时代的诗歌,中国读者最早接触的一个流派大约是未来主义。这自然与该流派的代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一度在中国文学界的广为人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文学史和教科书对这位杰出诗人的评价都沿循了这样一个思路:首先指出其发端于未来主义的诗歌名声,并视其为某种程度的误入歧途,接着肯定其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做出的贡献,同时粗略地指出他对早期诗歌倾向的放弃以标示他在艺术上的进步(意欲与政治上的进步趋同)。诚然,这种判断多少失之轻率和武断,甚至抹煞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天才。但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未来主义是这位天才诗人的艺术起点。

(6)、那次斯大林等人出席了纪念活动,诗人收到了20分钟热烈的掌声。那会的马雅可夫斯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尽管未能像死后那样成为时代的模板。

(7)、至于马雅可夫斯基并非无关紧要的私生活,他与多个女人,特别是与莉丽·布里克的关系更是讳莫如深。马雅可夫斯基针对叶赛宁自杀的诗句(“在今天的生活里,死并不困难,但是将生活建成却困难得多”{25})被中国读者无数次征引,却无视他的“自杀与‘彼岸’的念头”,这个念头与“对生命的肯定,对生活着尤其使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性”,在他的诗中“错综交织着”:

(8)、{30}  张捷:《“我希望为我的国家所理解……”——从马雅可夫斯基百岁诞辰纪念活动谈起》。

(9)、在列宁逝世六周年的纪念会上,诗人饱含热情朗诵完自己的长诗《列宁》,收到了在场的包括斯大林等人的近20分钟热烈的掌声,那会的诗人仿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0)、 茨维塔耶娃 始终将马雅可夫斯基视为自己的精神弟兄,并写信给阿赫马托娃说,“马雅可夫斯基是诗人中唯一的朋友”。

(11)、{52}  参见以赛亚·伯林《威尔第的“素朴”》,冯克利译,《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40—351页。

(12)、不知道这是否是不同的两处纪念设施,还是同一个但经过了改造。不过,纪念馆外部标志物装置由“阶级”换成了“我”,却饶有意味:这大概意味着这个形象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变迁的轨迹。

(13)、诗人绝笔为《一十一枝红玫瑰》:一位滨海女子飞往北漠看望一位垂死的长者, 临别将一束火红的玫瑰赠给这位不幸的朋友。 //姑娘啊,火红的一束玫瑰为何端只一十一支, 姑娘说,这象征我对你的敬重原是一心一意。 //一天过后长者的病情骤然恶化, 刁滑的死神不给猎物片刻喘息。 //姑娘姑娘自你走后我就觉出求生无望, 何况死神说只要听话他就会给我安息。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你可要千万挺住, 我临别不是说嘱咐你的一切绝对真实? //姑娘姑娘我每存活一分钟都万分痛苦, 何况死神说只要听话他就会给我长眠。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你可要千万挺住, 你应该明白你在我们眼中的重要位置。 //姑娘姑娘我随时都将可能不告而辞, 何况死神说他待我也不是二意三心。 //三天过后一十一支玫瑰全部垂首默立, 一位滨海女子为北漠长者在悄声饮泣。  2000年3月15日于病榻此外,中国台湾作家三毛等人,也是自杀身死,而自杀原因,难以确定,就不再列出了。

(14)、可见一个满怀期望的诗人在屡次遭受感情沉重的波折后,积累的重负真的会在某一刻击垮他。而此刻,在爱情中寻寻未果的马雅可夫斯基同时在诗歌文学上也没有达到他所理想的状态。他的作品受到了评论界的冷眼相望,这更让他心里雪上加霜。

(15)、而此前的1909年2月20日,意大利人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英勇、无畏、叛逆,将是我们诗歌的本质因素。”

(16)、读了他们的书信集,那些将高大、豪迈、骄傲、桀骜不驯、冷峻深沉、蔑视平庸的马雅可夫斯基形象深印脑海的人,相信一时无法将他与“柔情似水”,笔下满是“小猫”“小狗”宠物式昵称的马雅可夫斯基统一起来,看成是同一个人。不过,即使心理或生理有些不适,人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没有无缺陷的天才”,据说越是伟大的人就越复杂。况且这一切是否是“缺陷”也很难说,据说这一生活方式的理论依据来自车尔尼雪夫斯基,而马雅可夫斯基自己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46}。

(17)、   ——《脊椎骨的笛子》(也译《脊柱横笛》)

(18)、第十章美国(1925)............343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