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05句文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50字 (1)、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1、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50字

(1)、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2)、赛诗会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师歌颂的太伟大了,蜡烛之类的语言不绝于耳。我告诉孩子们,别人的老路不要紧跟着,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王悦满脸喜悦地举起了手,她说《老师,生日快乐》这首诗是她为老师专门创作的,诗中写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齐刷刷地绽开笑脸,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说声:老师,辛苦了!虽然同学们总惹您生气,当您看到我们的作业进步时,您一定会为我们自豪!

(3)、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走出去。——哈佛大学大门口的对联。

(4)、1988年,李宁参加奥运会,比赛失误后,很多人不宽恕他,机场员工说:“你怎么还有脸回来?”有人寄绳子给他:“你上吊自杀以谢国人吧!”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遭遇跟李宁一模一样。

(5)、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6)、爱是一个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孩子喜欢哪些喜欢孩子的人。这不禁让我反思,我喜欢孩子吗?也许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处理问题时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心。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7)、苏霍姆林斯基把安德烈卡叫到一边,问明情况,才知道是同学们都不愿和他组合成搭档。这孩子委屈地认为,是同伴们嫉妒他。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个学生的天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便直截了当地对安德烈卡说:“你要明白,安德烈卡,最困难的就是迫使自己去感觉。你迫使自己去感觉,那你就会以另一种目光看待你的同学,看待他人。如果你老是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最有才能的人、最好的人,那么到头来你就会成一个最孤单的人……” 

(8)、孩子回答:“刨到最后,越来越轻松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说:“看来你不是失,而是得”。孩子疑惑不解。他继续说:“愿意劳动了,这就是最宝贵的收获。”这时孩子一颗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这不仅是精神上得到了一种愉悦,而且孩子从中看到了劳动的价值,树立起了良好的劳动观点。

(9)、7年后,巴拉勒要被执行绞刑。而被他杀死的同龄人的父母,只要踢开他脚下的那个凳子,巴拉勒就将和这个世界永别。

(10)、课堂是反应教师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只有一辈子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每节课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11)、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12)、有些事情不能总看表面,要问清理由,再做决定,不要急于求结果,光顾自己,要懂得去理解别人,去信任别人,这样你就会很受人欢迎。

(13)、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公民教育精神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培养真正的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

(14)、为什么会这样?在爱憎分明、苦大仇深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还没有理解宽恕和爱。不认识自己也有“罪性”,永远只是别人道德的审判官,到哪里寻找宽恕呢?

(15)、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16)、大会以“深度融合谋发展、交流共享促创新”为主题展开交流,十渡中心校校长杜永生主持会议。

(17)、    早上,太阳升起来了,他用温暖的光芒抚摸小姑娘的脸蛋。小姑娘醒来了,对太阳挥动着小手说:“早上好,太阳,看到你我真高兴啊!”

(18)、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家访的情况,找来班主任等有关教师共同分析高里亚上述行为产生的原因。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里亚对自己的行为所抱的态度,是故意装出来的、不自然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高里亚对人们失去了信心。对他来说,生活中没有任何神圣的、亲切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对教师们思想触动很大。大家一致认为,高里亚所以不好,是因为过去只看到他恶劣、放荡的一面,而没有主动关心、挖掘他身上闪光的地方。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是在向周围的人对他漠不关心、冷淡无情的态度表示抗议。这样的分析增强了教师们的同情心、关注之情、教育的敏锐性和观察力。

(19)、“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怎样的处罚。”

(20)、“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社和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小学时代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恩是一项对学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我设计了和孩子互相送诗的活动。在孩子过生日的当天,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为孩子送诗送祝福;在老师过生日的时候,孩子们为老师送诗。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读后感

(1)、有块纪念碑上这样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这块碑前留着很多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牧师说: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

(2)、在没有用惯铁锨之前,谢廖扎感到很费力。随后干得越来越轻松了。可是待到他用铁锨准备翻出最后一锨泥土时,铁锨把折断了。

(3)、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我并没有过多的应用这把精美的钥匙,轻轻开启孩子们的感情和记忆。

(4)、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5)、老师,今天我们62人与您同在,我们共同谱写美好的诗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学生高佳丽创作了《老师就如风中的帆》,并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图。虽然语句不是那么流畅,但我内心一阵激动,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学会感恩,我手写我心吗?这就是闫学老师所说的,让美好的词汇不再沉睡。通过读书活动,我们把孩子平时的积累调动起来,让孩子表达出来,正如闫学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作。正是“阅读”这把钥匙,不仅让孩子欣赏更让孩子创造了这个世界。

(6)、    “谁都知道小溪不是人,听不到您说的话,不懂您对他的感谢。”老爷爷说:“是这么回事儿,要是一头狼来这喝了水,他不会说谢谢。可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

(7)、    石头沉落到井里堵死了井里的泉眼,泉水不再往井里冒了。渐渐地,井水就干涸了,井四周的青草随即枯死了,橡树也枯死了。因为地下水都流到别的地方去了,夜莺也不再到橡树上筑巢做窝了,这一带再也听不到夜莺的歌声了,草地在对井的思念中慢慢荒芜了。

(8)、    “可你这么小,怎么就做妈妈了呢?”小牛说。他想,这世界上的事情多奇怪呀。

(9)、回到中国,问周边的人:“你会烧几炷香?会点几支蜡烛?”都回答:而就在此之前,云南大学发生了马加爵事件。与点燃33根蜡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加爵被枪决后,骨灰至今无人收留。马加爵父亲说:“就当我没有这个儿子!”与马加爵相比,赵承熙要幸运多。因为在美国大多数公众眼里,他也是受害者,甚至是更大的受害者。

(10)、我们不停地让孩子积累好词佳句,但学生的语言大多数都是苍白的,词不达意,很难写出流利明白的文章。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没有让孩子头脑中那些积累的词汇活起来,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没有创造,这些词汇就像笼子里的鸟,没有自由,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它们是一支干枯的花朵,没有颜色,也没有芳香。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孩子的脑力劳动中,引导孩子借助词汇来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教师要用美的语言给孩子开启一个无限美的世界,引导孩子不仅欣赏而且参与创造这个世界。

(11)、谢廖扎回到家里,心里感到忐忑不安:父亲一旦知道铁锨坏了,会怎么说我呢?“爸爸,您可别怪罪我,”儿子说,“我让家里失掉了东西。”“什么东西?”父亲问。“铁锨坏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问:“你学会刨地了没有?刨到最后,是觉得越来越费劲,还是感到越来越轻松了呢?”

(12)、房山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马铁骑从教育过程离不开“爱”的温暖、成员校干部教师学于心用于行、小学教育是“爱”的教育、工作中要不断自我反思几个方面谈了感受,并希望老师们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不只关注典型学生,更要关注那些性格平和、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同时希望学校认真制定苏研会推进计划,将此项工作扎实开展,不断完善。

(13)、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案。韩籍学生赵承熙开枪打死32名学生后,再对着脑袋,饮弹自尽。但在后来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美国人点燃了33根蜡烛,放飞了33个气球,安放了33块纪念碑,连凶手赵承熙一起悼念。

(14)、“好的教育不是让人学会何时杀戮,而是懂得何时宽恕。”

(15)、《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16)、突然有一天,仿佛有神灵启示,张艳伟突然想:“如果我把王某送上刑场,他奶奶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整天以泪洗面?我就算要了王某的命,孩子的命能回来吗?”第二天,张艳伟作出一个惊人决定,原谅杀害自己儿子的王某,请求法院不再追究王某死刑。王某奶奶扑通一下给张艳伟跪下了:“闺女,我一辈子就是拾破烂,也要养你。”后来,记者问张艳伟:“假如有一天,你在路上碰到出狱的王某,会对他说什么。”张艳伟回答:“什么都不说,我会看着他的背影说:年轻人,不要再犯错了。”

(17)、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安德烈卡说:“安德烈卡,咱们找个荫凉的地方坐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我们这件事十分相似,你愿意听吗?”安德烈卡点点头。

(18)、正是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们缺少了宽恕教育这一环,所以一遇到加诸自身或看不入眼的别人行为,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同态复仇”。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19)、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故事,把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吴非老师感动了。吴非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了道作文题,“让学生想象后半段会发生什么情况。”结果同学们写下的是——

(20)、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人们把这赞为“特殊奖励”。

3、苏霍姆林斯基故事的启发

(1)、    “唉,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老爷爷想不明白。

(2)、“但是,实际上我就是在解题上比谁都强,并比谁都快地背会诗歌……多少次您自己都说:‘好样的,安德烈卡,安德烈卡学习了,现在就懂了……’我比谁都懂得多,这难道是我的错?”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3)、在这两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书中内容丰富,语言平实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明了方向。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4)、花园里的花是不可以随便摘的,可小女孩说了原因,她得到了两朵玫瑰的奖赏——因为“爱”而赠她玫瑰的人,也必是一个懂得“爱”的人。

(5)、    “你是谁呀?”小牛问白绒毛当中大的说。

(6)、近期重新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记得有一次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7)、借暑假闲暇之际,我拜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开始只是随手翻开看了看,可是渐渐就被它吸引了,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8)、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9)、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花期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10)、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1)、对于恶的真正否定和超越,并非以恶抗恶,而是立足于爱。正义的基础不是惩罚,而是爱。

(12)、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

(13)、2005年一天晚上,张艳伟的儿子张猛,陪朋友外出玩耍。因为第二天就要举行婚礼了,所以要接待来参加婚礼的朋友。玩耍中,他发现几个人在调戏一位女青年,张猛冲上去阻止,结果被王某乱刀捅死。张猛死后,张艳伟整天以泪洗面。本来孩子第二天就要结婚了,作为母亲,看到孩子成家立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可这种人生的幸福,瞬间变成了人生最大的悲哀。

(14)、做一个健康的、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首先老师要有健康的心态。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摆正心态来处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教师更要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不是口头说的,而是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15)、2014年4月17日上午,伊朗北部城市瑙沙赫尔行刑场,年仅24岁的杀人犯巴拉勒被带上绞刑台,17岁那年,他参与了一场斗殴,杀死了和自己一样大小的年轻人。

(16)、那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考虑到所带东西较多,其中一个学生建议,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建议受到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的赞扬,孩子们开始自由组合,呈现一片欢乐的场面。大家都有了对子,惟独平时自以为是而妄自尊大的学生安德烈卡没有对子,他在一边哭泣着。

(17)、《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生长》

(18)、本文来源:《教育故事》2019年01期“名家名师”栏目

(19)、寒假前,王校长为了给每位教师补充精神食粮,每人发了两本书,供大家阅读。在此我很感谢校长给我阅读的书籍,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20)、但没有一个人想到对小女孩进行宽恕。“这些从道德高度教训小女孩的想象,让我既心酸又震撼,他们缺乏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之心与宽恕之情。”吴非说。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英文版

(1)、这个寒假,我在学校提供给每位老师的阅读书中,精心挑选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闫老师在十几年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实际影响所完成的一部书,看过此书后,觉得受益匪浅。其中,对《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2)、几年前,媒体报道过一件事。有一家幼儿园,因为总有家长接孩子时迟到,致使老师不能按时回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幼儿园推出了一个举措——罚款。可万万没想到,实施罚款后,每天迟到的家长反而越来越多。以前,家长迟到了,总是满脸愧疚,这种愧疚,迫使他以后准时来接孩子。现在好了,交了罚款就不会有愧疚感,所以迟到成了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很多时候,惩罚就是这样,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而宽恕,却比惩罚更能改变一个人。

(3)、    两个人,一个老爷爷和一个男孩子,在林间路上走着。天很热,他们真想喝几口水解解渴。于是,两个人来到小溪边,清凉清凉的水轻轻地、淙淙地淌着,他们弯下腰喝了个痛快。

(4)、    许多年过去了,男孩长大了,做了父亲,后来,又做了老爷爷。

(5)、她给儿子写了一封又一封信,诉说思念,同时向儿子承诺:“妈妈一定会将凶手押上刑场,以他的命,来抵你的命,以他的头,来祭你的灵。”于是张艳伟借助舆论,一次次向法院施压。而王某奶奶则一次次向张艳伟下跪,因为王某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将他抛弃,他从小跟着奶奶生活。正是奶奶对孙子的娇生惯养,造成他走上了这条犯罪之路。但张艳伟对老人的跪求置之不理。

(6)、“但事实就是我在解题上比谁都强,并且比谁都快地背会诗歌……多少次您自己都说:‘好样的,安德烈卡,刚学习了,现在就懂了……’我比谁都懂得多,这难道是我的错?”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7)、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8)、    在一片草地上有一棵大橡树,繁茂的枝叶像巨伞一样的撑开,橡树下有一口井,年年月月它让人们喝到水,从这里路过的人们没有不爱在这里歇歇脚的。

(9)、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10)、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会豁然开朗:教育原来这么简单,简单到就一个字——爱!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

(11)、这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考虑到所带东西较多,其中一个学生建议,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建议受到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的赞扬,于是孩子们开始自由组合,呈现一片欢乐的场面。不一会儿,大家都有了搭档,惟独平时自以为是而妄自尊大的学生安德烈卡没有搭档,他在一边哭泣着。 

(12)、《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作品,2009年3月1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3)、从20xx年开始,我引领孩子们一起共读。我们一起晨诵,给孩子们送生日诗;中午午读,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我们经常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教师阅读,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写作,为自己树立了班级威信。

(14)、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用大量的事实是佩佳醒悟,明白了自己失去的是无法弥补的一天。文章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15)、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的巴甫雷什中学现已闻名世界。

(16)、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哥哥,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17)、此次房山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会展示交流暨“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的召开促进了学校在研究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长效机制,并通过交流分享促进与会学校和干部教师受到新启发,产生新思考,规划新举措,为下一步深入、持续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女儿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19)、主要成就 两枚列宁勋章 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

(20)、一次,苏霍姆林斯基把12岁的儿子谢廖扎叫到眼前,给了儿子一把新铁锨,并对他说:“儿子,你到地里去,量出一块长宽各一百个脚掌的地块,把它刨好。”儿子很高兴地拿了铁锨,来到地里就刨了起来。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及其思想

(1)、正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当我读到闫老师写的《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时,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鸣,内心也更坚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把孩子当作“人”来对待,教学重要,但它只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真正的人,我认为这也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引以自豪的事。

(2)、如果说平时繁忙琐碎的工作令我们无法停下脚步静心思考,那么假期就填补了此项空白。我们可以心无杂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书,独享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与纯净。

(3)、六位老师从学生培育、教师成长、学校文化与管理三个层面围绕“苏研会的学习和实践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进行了交流分享。从发言中我们既看到了发生在学生、教师、干部身上的真实变化,也看到了学校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深度融合,建立起长效的学习交流、队伍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4)、故事: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的地方离一间小杂铺不远,每天就可以看到,大人们将一件东西给了老板之后,就能把自己所要的物品换回来,他觉得太有趣了,就跃跃欲试,有一天他将一块石头递给老板要糖,老板犹豫片刻才收下石头,把糖给了他。

(5)、    “瞧,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兔子指着身边的小兔子说,“你这么大,你是谁呀?”

(6)、    有一天,他来到从前的一片葱绿的草地上,他依稀记得这里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橡树,树下有一口井,井水总是招引着那些口渴而又倦怠的过路人。草地没有了,橡树没有了,井也没有了,只见一片黄沙,风一吹,就扬起乌云似的尘土。

(7)、北京市少先队辅导员银质奖章获得者刘聪颖、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孔祥娇、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张斌斌、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备课组长王迎雪、城关小学年轻班主任高璐参与沙龙交流。沙龙交流由窦店中心校郭长娜主持。

(8)、    小牛生下来没几天,就会独自一个人到四处去玩了。他离开妈妈身边,来到院子里,看见一群小家伙长着白白的绒毛,一个个正眯起眼睛瞪着来做客的小牛。

(9)、教师上课就是表现自我诚然,不是看了几本教育书籍就能成为好老师的,更多的是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我想做这样的老师阎学老师的话,多么朴实而有启发性、指引性,我也想做这样的老师!我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也想做,要力争在不断地探索中努力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我的理解在课堂上做一个表现自我的老师也是要求我们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有个年轻教师不仅学了名师的教学经验,而且事无巨细的模仿,就连走路和说话的姿态也都和指导老师越来越像。我感觉这样的老师就没有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是没有前途的。象我这个年龄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更应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慢慢的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也喜欢上了读书。读完这本书更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教育内涵。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以前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老师。

(10)、房山区教委小教科于志刚副科长用“学、思、研、展、行”五个字对苏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希望全区各校借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学习加强教师学校和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教育故事”的叙写、交流促进教师反思;通过微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搭建学校、联片组、区级三级展示平台让全体教师都能通过思考、交流、分享收获启示与经验;并最终将苏研会的学习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

(11)、说到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上课,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要用一辈子备一节课,一节课其实是表现的一个教师的全部。这里包括他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价值判断、教育智慧、精神风貌、人格魅力……而这些决定了一个教师究竟是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甚至仅仅从一个教师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一节比较理想的课,绝不仅仅是上这节课之前花费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就能实现的。

(12)、我们在共读一本书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读完书后首先进行封面设计。这就是闫学老师说的,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书里说每个孩子必须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发展自己的智慧。这种劳动是复杂、有创造性的劳动,只有这样的劳动,才能有思想,又巧妙的技能和技艺。有手和大脑共同参与、配合的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催化与唤醒作用。动手设计图书封面培养了孩子的绘画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经过两年对低年级的孩子观察,我发现,确实有些喜爱这种训练的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浓厚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他们设计的封面,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协调,特别是根据图书内容设计的孩子,更是有了自己独特的创造。

(13)、中文名称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14)、听完了这个故事,安德烈卡的眼泪已经干了,从这个故事中他好像悟出了一条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不能自作聪明,看不起同学。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一言不发。 

(15)、苏霍姆林斯基还能用什么语言再去解释呢?说教显然对这个孩子没有多大效果。他思索着如何才能让这位男孩子理解。

(16)、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他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

(17)、    “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你想想去吧,谁需要这声谢谢?”小男孩想了想,他要想的事情还很多,他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18)、“有一次坐公交车昏昏欲睡,被身边虎臂熊腰的大妈撞了一下,眼镜掉到地上,架子摔歪了一点,冷着一张脸接受了大妈的道歉,心里却依然极度不爽。下车时,正好一小男孩经过,我避之不及,正好踩在他脚上。瞧着他母亲无比心疼的脸,我心一紧,赶紧道歉。谁知,小男孩冲我灿烂大笑:一点也不疼,不疼,妈妈,真的不疼。随即一边拉着妈妈的手远去,一边转身朝我告别:姐姐再见。我心里升起的那股子因为没和大妈计较而产生的道德优越感,就这样碎了一地。这个小孩子,从此改变了我处理事情的态度。”网友“芈十四渡劫手册”说。

(19)、不久,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学校的花房开出了一朵大玫瑰。老师孩子们都喜欢得不得了,因为谁都没见过这么大的玫瑰。可有天早上,苏在校园散步时,看见一个孩子把那朵大玫瑰摘了下来,苏走过去,弯下腰,轻声问:“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啊?”孩子回答:“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信,我摘回去让她看看。”苏没说话,把孩子牵到花房,又摘了两朵玫瑰花,然后说:“这两朵花,一朵奖励给你,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送给你妈妈,因为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的好孩子。”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宽恕教育。

(20)、“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房山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长甄增瑞对本次交流分享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前期工作的经验与进步、目前工作中在态度、机制、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未来工作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给干部教师进行了一次专业的培训。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小说作品,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2)、· 李希贵: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我们内心

(3)、群众围观,等待这一幕的正常发生,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受害人母亲走到巴拉勒面前,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围观的人以为,这一记耳光之后,接下来的动作,就是踢开巴拉勒脚下的凳子。但没想到受害者母亲并没有,她竟然伸手解下了巴拉勒脖子上的绞索。巴拉勒母亲冲过去,一下跪倒在受害人母亲面前,不断亲吻她的脚面。受害者母亲说:“因为我遭遇了丧子之痛,所以不想再让另一位母亲承担苦难。”一记耳光,尽泯恩仇。

(4)、上个月,一部大片零点首映。没想到IMAX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影片播放中断了两小时。影院经理出来,说赔偿3倍票价,观众不干,大骂不已。经理说赔偿5倍,观众依然不满,很多人大喊赔“一千”“一万”,最后迫不得已,经理下跪磕头,才以5倍赔偿了事。得理不饶人,这是可怕的国民性。在一个没有宽恕的国度里,我们不要忘记,迟早有一天,当你犯错时,除了下跪道歉也别无他法。

(5)、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习,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习,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习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