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离骚古诗全文精选89句文案

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 1、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翻译 (1)、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专一啊,即使长久的饥饿憔悴又何必悲叹。 (2)、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光辉理想被扼杀了,这

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

1、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翻译

(1)、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专一啊,即使长久的饥饿憔悴又何必悲叹。

(2)、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光辉理想被扼杀了,这是诗人屈原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屈原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生命所谱写的诗篇,如日月经天,光照后世,成为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而万世永存。

(3)、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4)、译文: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5)、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6)、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7)、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己。”

(8)、“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9)、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10)、辉煌耀目神光大显啊,告诉我先贤遇合的佳话典型。

(11)、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12)、路过不周山再向左转啊,指定西海为大家聚集的地方。

(13)、后悔选择道路未曾细察啊,徘徊不进我将要回还。

(14)、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15)、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16)、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17)、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18)、希望它们枝高叶茂啊,但愿到时我能有丰厚的收获。

(19)、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30)以为粻(31);

(20)、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2、屈原的离骚古诗全文

(1)、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2)、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3)、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4)、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5)、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6)、看不到危难也不考虑后果啊,五个儿子因而内乱纷纭。

(7)、让佩玉鸣响与步伐协调以自欢娱啊,为了寻求美女我且飘游四方。

(8)、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9)、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10)、观察了遥远的四方啊,走遍了天上又回到人间寻找。

(11)、    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的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似是而非的十分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12)、你为什么不乘着壮年抛弃恶习啊,又为什么不改变原来的政治法度?

(13)、昔三后之纯粹兮,(14)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d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15)恐皇舆之败绩。(16)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7)反信谗而齌怒。(18)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19)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20)初既与余成言兮,(21)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22)

(14)、《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15)、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16)、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17)、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18)、我临近危险几近死亡啊,回顾当初的追求却无后悔之感。

(19)、不度量插孔而削正榫头啊,前代的贤人正因此而惨遭死难。

(20)、方和圆怎能包容在一起啊,哪有志趣各异的人能彼此相安?

3、屈原离骚古诗词

(1)、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2)、“夏启从天上取来《九辩》、《九歌》啊,他就在寻欢作乐中放纵自身。

(3)、宁肯即刻死亡魂离魄散啊,我也不能把小人的丑态来现!

(4)、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

(5)、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兰啊,傍晚又把经冬不枯的香草来采。

(6)、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它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

(7)、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8)、索藑茅以筳篿兮,(161)命灵氛为余占之。(162)曰:"两美其必合兮,(163)孰信脩而慕之?(164)思九州之博大兮,(165)岂唯是其有女?"(166)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167)孰求美而释女?(168)"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169)世幽昧以眩曜兮,(170)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d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171)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172)苏粪壤以充帏兮,(173)谓申椒其不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174)怀椒糈而要之。(175)百神翳其备降兮,(176)九疑缤其并迎。(177)皇剡剡其扬灵兮,(178)告余以吉故。(179)曰:"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180)汤禹严而求合兮,(181)挚咎繇而能调。(182)"苟中情其好脩兮,又何必用夫行媒?(183)说操筑于傅岩兮,(184)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185)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186)齐桓闻以该辅。(187)"及年岁之未晏兮,(188)时亦犹其未央。(189)恐鹈鴂之先鸣兮,(190)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何琼佩之偃蹇兮,(191)众薆然而蔽之。(192)惟此d人之不谅兮,(193)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194)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195)委厥美以从俗兮,(196)苟得列乎众芳。(197)椒专佞以慢慆兮,(198)榝又欲充夫佩帏。(199)既干进而务入兮,(200)又何芳之能祗!(201)固时俗之流从兮,(202)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203)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204)和调度以自娱兮,(205)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206)周流观乎上下。

(9)、人们的好恶本来就不同啊,这帮小人的爱好却分外奇怪!

(10)、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1)、诵读者:陶然,著名主持人,一级播音员。著有《播音主持特训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播音主持艺考速成攻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

(12)、第七段。屈原在极度苦痛的复杂的矛盾心情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去和留的问题而加以分析。战国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前夕,当时所谓士,为了实现其理想,政治活动的范围并不限于本国。求谋个人功名富贵的“朝秦暮楚”的苏秦、张仪之徒固不用说,就是儒家的大师孟轲也是终身过着“革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的生活。荀卿则以赵人终老于齐。法家的韩非、李斯也都不是为故国效力。以屈原所具备的卓越才能,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当他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理想不可能在本国实现的时候,考虑到去留的问题是非常自然的。这一段分三个部分:首先是问卜于灵氛,接着取决于巫咸。巫咸和灵氛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所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结论,再一次地引导屈原把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问题的症结是在于整个环境的日益恶化。尽管自己能坚持理想,决不动摇;但留下来,希望又在哪里呢?结果,灵氛的劝告在他的思想上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于是他就冲破了楚国的范围,进入了“周流上下”,“浮游求女”的另一幻境。

(13)、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14)、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15)、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16)、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17)、世人都在成群结d啊,你为何偏要孤独不听我的劝戒?”

(18)、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19)、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20)、后羿喜欢射猎漫无节制啊,又喜欢射死大兽虎咽狼吞。

4、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注音

(1)、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2)、以上是原文以及翻译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前边让月神驭者开路啊,后边让风神追随驰翔。

(4)、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

(5)、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6)、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7)、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8)、那些结d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啊,使国家的前途昏暗艰险。

(9)、我前前后后奔走照料啊,追随着前王的足迹不斜不偏。

(10)、《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1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12)、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疏通诗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

(13)、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14)、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15)、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16)、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17)、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伟大的艺术是一个美的无尽藏,长诗《离骚》更确乎如此。我们读长诗《离骚》是感到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样的仰之弥高,它有着怎样的美的内含呢?

(18)、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

(19)、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20)、“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诗人完全陷入到绝望的悲哀之中:“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诗人本是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与祖国贴在一起的,他赤忠为国,但却“方正而不容”,那么他还有什么出路呢?出路是有的,那就是去国远逝,去求得自身安全和前途。这无论从当时“楚材晋用”的风习上看,还是从诗人主观的才能和现实处境上看,似乎都是可以理解的了。于是出现了第第三个诱惑。

5、屈原写的《离骚》全诗

(1)、《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2)、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232)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3)、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4)、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5)、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6)、内容简析:《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7)、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8)、《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d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9)、屋子里堆满了普普通通的花草啊,你却不肯佩带与众有别。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