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曲琴音退司马懿精选120句文案

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 1、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用了什么计谋 (1)、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还产生了千古名言,“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事实上,在诸葛亮空城计前

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

1、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用了什么计谋

(1)、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还产生了千古名言,“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事实上,在诸葛亮空城计前,司马懿就因为诸葛亮的反间计,结果受到曹叡的猜忌而丢了一次官。如果这次把诸葛亮抓住了,自己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原本就对自己怀疑的曹叡,很可能就会痛下杀手,最大威胁还在,自己就能高枕无忧。

(2)、当然如果不是敏感多疑的司马懿,而是夏侯渊这样的武夫司马懿,诸葛亮不妨在城上唱《最炫民族风》:

(3)、天水太守马遵部下姜维,破孔明计并使赵云中计。孔明设计得姜维、得天水、上圭、

(4)、诸葛亮边弹琴边说:“司马将军,以前我们只是闻名,没有见过面呀。今天我特意把城门都打开,街道也扫干净了,我弹琴欢迎你进来,咱们聊聊天谈谈心,你看可好?我亲自给你蒸包子,你想吃什么馅的?”

(5)、这一回的“戏眼”,就是诸葛亮的编导的“空城计”。说的是,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击溃马谡夺取街亭,又乘胜连下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两千五百名老弱残兵,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导演了一幕精彩的“空城计”,以玄虚威慑,哄走了胆小多疑的司马懿。

(6)、作为三国时期最后的胜利者,司马懿隐藏的是极深的,从曹操到曹丕,从未掌军的司马懿只是在谋略上为曹氏集团出谋划策。

(7)、曹操的儿子曹丕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司马懿知恩图报,对曹丕忠心耿耿,不曾想过夺权。然而好景不长,曹丕在位没几年就死了,司马懿彻底没了靠山。

(8)、司马懿心想:”诸葛孔明,你这个计策,骗得了别人,还能骗得了我吗?肯定埋伏了不少人等着我呢!”赶紧命令大部队全体向后转,跑步走,撤退!这就是诸葛亮巧摆“空城计”,弹琴一曲,吓跑司马懿!下期精彩继续~

(9)、明。孔明于刘备死后立刘禅为帝。曹丕趁备亡用五路大兵夹攻之。后主亲往相府请孔

(10)、曹睿更慌了,向众臣问计,太傅钟繇说:“上阵退敌,最重要的是用将,将领强过敌人,就能打胜仗,咱们大将军曹真虽然久经战阵,但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11)、尚书孙资建议曹睿分兵守险要,养精蓄锐,以图吴蜀,曹睿驾回洛阳。赵云不少一将

(12)、司马懿此次进兵,是想打个大胜仗,显露一下自己的本领,你夏侯楙,曹真都是诸葛亮手下败将,只有我司马懿能对付诸葛孔明,但他并不想这时候就干掉孔明,因为他在魏国的根基还不牢固。

(13)、谁知道马谡用兵无方,被张郃迅速击溃。不过张郃虽然取得了胜利,却对战局变得患得患失起来。这是因为他没有遇到诸葛亮的主力,也无法判断诸葛亮的用兵策略。这才使得张郃的胜利之师被王平的一千蜀军所吓退。在无法判断蜀军主力的情况下,张郃只得撤走。

(14)、司马懿要取汉中之咽喉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他不听王平之劝,于山

(15)、原来,当诸葛亮与张郃在街亭交战的时候,司马懿正在攻打孟达,而后又回到洛阳,没有出现在街亭前线。

(16)、诸葛亮在司马懿退兵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这句显得非常无厘头。但实则却道出了诸葛亮给司马懿的信息。

(17)、小说家言,在冯氏的笔下,钟子期不过是首先辨别出了伯牙“所奏何曲”并顺便把歌词给补充完整,之后又滔滔不绝地卖弄了一通关于琴的“科普知识”就令俞伯牙另眼相看了,至于点题的“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只是轻轻地一笔带过。说实话,在那个年代,这些个掉书袋的本事,任何一个稍稍博闻强记的读书人都可以做到,钟子期能背出这么长的内容,最多是因为山野樵夫的身份让俞伯牙感到意外而已,绝不至于因此而屈节下交,引为知己。

(18)、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19)、被魏兵杀败。蜀兵劫曹真寨,司马懿救曹真。孔明斩陈式留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

(20)、后人也据此编排了一出百看不厌、久演不衰的京剧传统剧目《空城计》,现已成了当今的国粹。请看,诸葛亮将小小的西城四门大开,还派老军洒扫道路,自己在两个琴童的陪同下,登上城楼焚香弹琴……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时,诸葛亮若无其事,镇定自如。口中还唱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你来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似乎看出诸葛亮故弄玄虚的破绽,要发兵攻城,活捉诸葛亮,当即受到司马懿呵斥。接下来,真的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司马懿犹疑了一番,怕中“埋伏”,在城下自我解嘲说道:“诸葛亮啊,诸葛亮,你是空城也罢,实城也罢,老夫今日是不上你的当了”。于是下令“前队变为后队,退兵四十”。于是,也成就了诸葛亮的神话。

2、诸葛亮一曲琴音退司马懿

(1)、(图)叶雄三国人物图谱,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2)、如果现在攻入西城,那诸葛亮也就成为俘虏了,就算怕西城有埋伏,派几个弓箭手,一通乱箭也能把城头弹琴的诸葛射死,但诸葛亮死了以后呢,曹魏的皇帝还会留着司马懿吗?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司马懿的下场了,这一点司马懿心里明白,诸葛亮也想到这一层了,所以诸葛亮才敢用自己的命赌一把。

(3)、“(后主建兴)六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4)、所谓知音,也并非是完完全全听出了什么具体的内容,而是通过敏锐的心灵触觉,从对方的琴声中感知到了某种“意”,而这个“意”也仍然是模糊的,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或者,听者与琴者真的是素昧平生,彼此并不了解,却因为有着相当的文化素养,以及相近的阅历与性情,从而在琴声中产生了共鸣。

(5)、第二场:陆逊羽扇纶巾,大摆空城计,终反败为胜。陆逊,20岁就被周瑜发现,并引荐给孙权,从此跟随孙权、周瑜南征北战,后来,在周瑜英年早逝之后,鲁肃、吕蒙相继接替周瑜,陆逊的才能开始展现,并于吕蒙任大都督期间,设计一举俘虏关羽,为孙权拿下荆州立下汗马功劳,从此,东吴进入陆逊时期。陆逊任大都督伊始,于公元221年到222年,陆逊指挥东吴大军在夷陵一战大败刘备,刘备因此气死在白帝城,陆逊从此名享天下,成为三国时期顶尖的统帅,比肩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后来,又于公元228年,陆逊率领东吴大军,在石亭一役大败曹休率领的十万大军,曹休因此被活活气死,如果不是陆逊保守,那东吴可以直捣曹魏老巢,三国的历史或许会重新改写。陆逊因此一役被孙权拜为东吴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

(6)、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司马懿说这番话的语境——他是为了反击“诸葛亮不可战胜论”,也是在给属下打气,所以他才刻意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7)、那么,诸葛亮弹琴的水平高到什么程度?能抵得上百万雄兵!这么说,有证据吗?有,下面我们就讲讲《空城计》。

(8)、读者诸君都知道,蜀汉后期基本已经没有什么人才了,只有一个远逊诸葛亮的姜维还有几分战斗力,但早已经被排除在决策圈外——这位空头大将军只能以屯田为名“离京避祸”,就是想在阴平小路驻军,也没人听他的。

(9)、《郭冲五事》中记载:“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10)、司马懿深知,自曹操那辈起,就对自己很不信任,用司马懿是因为他有能力,同时也一直对司马懿存有戒心,曹操告诫他的后人,不能给予司马懿军权,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司马懿怎么能不知道呢?所以司马懿也是吃不安心,睡不安稳。

(11)、诸葛亮刚准备停当,司马懿大军的先锋部队就冲到城下了,看见城门大开,一个士兵都没有,只有几个老百姓在低头扫大街。城楼上,诸葛亮稳稳当当地坐在那弹琴!这是打仗吗?这是欢迎仪式呀。

(12)、其次,一向谨慎的诸葛亮不许魏延为“万人别统”,阳平关又是他伐魏战争的重要基地,怎么可能“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仅以轻弱自守。

(13)、《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题曰“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14)、如果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猜出是那首曲子了,那就是诸葛亮从少年时就经常吟唱的《梁父吟》。这首曲子在北方一带十分流行,说的是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个曲子中有对晏子智慧的赞赏,也有对那被计谋杀死的三位壮士的悲悯。

(15)、曹叡即位之后,谨遵祖父的临终遗言,极力排挤司马懿,将司马懿在朝堂上的权力架空。之后,诸葛亮的离间之计再次让曹叡对司马懿的不满达到了极致,直接让将司马懿逐出魏国朝堂,赋闲在家。

(16)、《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17)、否则以蔡邕这样妙解音韵的大琴家都会从朋友的琴声中产生误会,可见知音是多么的难得。

(18)、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琥侯弹琴退仲达

(19)、《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0)、琴为心音,最讲究心思安静,地清境绝。稍有情绪波动,定会注入琴音。冰雪聪明的妙玉,月夜听林妹妹抚琴,便得出了"必不久矣"之断,感到心惊匆匆离去。

3、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歇后语

(1)、孔明不顾劝阻,坚意南征。孔明先使反间计,破三路蛮兵。马谡建议孔明攻心为上,

(2)、假设诸葛亮弹的是钢琴,我认为他应该弹中国三十大钢琴名曲之一的《摇篮曲》。

(3)、文聘最终也因为镇守江夏的功劳,在其死后,追谥壮侯,恩享后代并且包括其养子文休,并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的待遇,这是曹魏战功赫赫者的将帅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

(4)、攻城为下。孔明使魏延、赵云深入蛮地,战败孟获三洞元帅,孟获亲自出战。被魏延

(5)、司马懿撤退之后,诸葛亮有什么反应呢?诸葛亮跟手下人说:“吾料此人知吾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见四门大开,必定退去。”诸葛亮周围的人就说:“丞相神机妙算,要是我们这帮人,早带着这2500多人撤退了。”诸葛亮说:“他们有15万大军,我们2500多人要退的话,早被人家活捉了。”说完后拊掌大笑。有人说,诸葛亮笑了,司马懿应该哭了,中了“空城计”,错失大好良机,真是惨败。

(6)、孟获被扮做蛮兵的马岱所捉。孟获不服,孔明放回,谓众将三擒三纵,“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

(7)、有些史书记载,诸葛亮不仅会弹琴,还会做琴,诸葛亮做的不是钢琴小提琴,而是中国的古琴,诸葛亮还专门写过一本如何弹琴和制作琴的书——《琴经》。

(8)、《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武侯弹琴退仲达。这本来就是个虚构的故事,书中並没有交待诸葛亮弹什么琴和曲子。在夜间最能令人心情得到安慰的就是这支曲子。

(9)、讲的就是春秋时期,一位叫伯牙的琴师,他弹出的曲子很少有人能听懂。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叫子期的人。竟然能听懂伯牙弹琴在说些什么。于是两人成为知己好友。后来子期去世,伯牙伤痛不已摔掉了琴,表示:世上再无知己,我再不弹琴了!

(10)、与其说司马懿从琴声中听出的是涌动的甲兵,还不如说琴声里映照的是屹立于如潮的军马中岿然不动的果敢。

(11)、如果司马懿跟诸葛亮互换角色,能够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取胜吗?咱们还是来看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的描述。

(12)、这两个路线各位说该选哪个?司马懿决定选前一个。能拿90分不错啦,没必要冒险再求100分。这个原则就叫作“不求最好,但求满意”。

(13)、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引四十万大兵,来

(14)、想到这些,司马懿才下令军队停止前进,等他确认城头上弹琴的,确实是诸葛亮时,司马懿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15)、这首曲子完全符合空城计当时的场景,立刻就吸引了司马懿。从这首曲子中,司马懿看到了诸葛亮的胸怀,更是从中感受到了诸葛亮暗藏的杀机。经过对曲子的品味,司马懿完全没有发现诸葛亮的任何破绽,更加坚定了空城计是针对自己大军阴谋的判断。

(16)、周泰等请战,陆逊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让出击,三日后,伏兵不得其便果出。陆逊等

(17)、不过对罗贯中来说,这段记载很具有传奇性,是写小说的绝妙素材,所以几乎原封不动的搬到了《三国演义》中。

(18)、既然是这样的话,说明司马懿也是懂音乐的人。

(19)、诸葛亮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笑,一个是弹琴!这一下就回到了这一章节的标题之中“武侯弹琴退仲达”。皆知有一个成语叫“高山流水”。

(20)、张郃之所以不敢攻打西城,这是因为诸葛亮的主力就在西城。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率领的兵力至少有六万人之多,而马谡在街亭的人马不超过二万。这是因为诸葛亮用兵谨慎,他把主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分给马谡一部分兵力是为了守住街亭,消磨张郃的斗志,为决战做准备。

4、诸葛亮弹琴吓退司马懿

(1)、那么诸葛亮算准了吗?算准了。司马懿真的就被这个场面给镇住了,《三国演义》中说,司马懿到了西城前,探马把探到的情况回报司马懿,说:“禀大都督,城门大开,诸葛亮在弹琴。”司马懿是什么反应呢?《三国演义》中说,“懿笑而不信”。通过这“笑而不信”我们就看到,司马懿对局面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对诸葛亮也是有了解的。诸葛亮不是别人,一个如此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呢?于是司马懿亲自骑着马到城下来看,一到城下,司马懿真的傻眼了。抬眼望去,只见城门大开,有20个百姓规规矩矩地在那儿扫地。城楼之上,诸葛亮笑容可掬,正在弹琴呢,左边一个小童抱着宝剑,右边一个小童抱着拂尘。司马懿死活也想不到,他带着15万大军来了,诸葛亮居然在城上是这个样子。

(2)、司马懿何许人也?三国最大的赢家,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其实他已经识破了空城计。历史专家就表示,司马懿之所以不能直接冲进西城将诸葛亮抓获,因为一旦抓获诸葛亮,意味着曹魏失去了最大的威胁。将军(军师)最大的价值在战场,如果诸葛亮不在了,司马懿也就人头落地了。

(3)、蜀军的辎重粮草都在西城,诸葛亮知道街亭失守,败局已定,亲自带人到西城搬运粮草,做撤兵的准备,但这次诸葛亮失算了,他没想到司马懿会杀奔西城,所以只带了一班文官,身边没有大将,听到司马懿大军来取西城,众人都是大惊失色。

(4)、为了加强司马懿中计的判断,诸葛亮还用抚琴的方式,对司马懿进行了心理攻击。诸葛亮抚琴的曲子就是他自少年时就时刻吟唱的《梁父吟》。这首曲子恢弘宽广,又不失机智诡诈,再加上被杀的三位壮士的下场,引起了司马懿的共鸣。经过观察和思考,司马懿最终决定撤军,让诸葛亮和蜀军安然脱险。

(5)、凭司马懿机智谋略,怎能不了解15万大军与小小西城所形成的军事态势?马谡的前锋精兵已被歼灭,又乘胜连下三城,蜀军其余各部都受到重创,此时的西城已在司马懿的“瓮中”,胜券在握。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总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数,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二万人,是“空城”也罢,是“实城”也好,先派几千名先遣小分队攻打西城的四门,其虚实便立见分晓,还用得着竖起耳朵“听琴声”吗?这是连中等智商的下级军官都懂得的军事常识,何况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带扩音器的古琴声,在当时纷扰嘈杂的战场野外,充其量也不过传播到几十步开外,当在硬弓、强弩的射程之内,司马懿一路风风火火的追来,岂能一箭不放,一弩不发,空手而退往返徒劳呢?他单单是为了欣赏诸葛亮的“琴声”而来的吗?肯定不是!如果诸葛亮当时不在西城,西城肯定会轻而易举地落入司马懿的手中,城中尚未转移的物资也统统成为司马懿的战利品。

(6)、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7)、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8)、孔明于多洱河畔设寨,坚守不出,待获兵疲乏而四擒四纵。秃龙洞洞主以的毒之四泉

(9)、现在,文聘任江夏太守,虽然职位普通,但那是曹操对文聘的高度信任,因为江夏临近东吴,对抗东吴的重任从此就落在文聘的身上,尤其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江夏就成为曹魏对抗东吴的最前线,而东吴水军又是当时三国中最强大的军队。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不但没有给曹魏丢脸,最终也成为文聘流传千古的胜地,文聘之所以在三国众多英雄中终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成功演绎了一场名震敌国的空城计。

(10)、处兵马。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孔明上表伐魏,

(11)、正是因为诸葛亮在临终前演绎的这一曲绝妙的空城计,才让处于危险之中的蜀汉大军度过了一场劫难,否则,在诸葛亮死后,如果被司马懿发现,那蜀汉大军能否度过这场危机不敢想象,蜀汉的命运能否延续那也不敢想象。

(12)、(图)叶雄三国人物图谱,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13)、紧接着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进军路线进行了一番分析推测,而且事实证明,这些分析推测百分之百的准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诸葛亮不管是派魏延奇兵偷袭,还是亲率主力出击,在子午谷都会受到司马懿游骑的袭扰,当他们疲惫不堪地走出子午谷,就会看见司马懿大军阵容严整地都守候在那里,准备发出致命的一击。

(14)、第八十三回 战虎亭先主得仇人 夺江口书生得大将

(15)、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16)、诸葛亮用琴声告知司马懿,你就算杀了我,你的结局也是“飞鸟尽良弓藏”,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可以不考虑自己,但你两个儿子的未来,你总要考虑吧。

(17)、三国争霸中,曹操犯了很多错误,而司马懿却鲜少犯。曹操知道,司马懿的能力强于自己,更强于自己的一众子孙。不仅如此,在魏国朝堂之上,司马懿威信极高,文武百官都对司马懿十分尊重。

(18)、历史传说中另有一对十分著名的知音,那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此二人一生相知,长期殚精竭虑地揣摩着对方心意,只不过是彼此将对对方的理解用在了斗智斗法上面。而偏偏是这一对难得的知音,却在琴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误会。

(19)、勿战。先主求战不得,移寨于山林树木间避暑。

(20)、真见书疾重而亡。孔明与懿斗阵,大败魏军。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

5、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歇后语

(1)、马谡见诸葛亮忌惮司马懿,献上了一条反间计,他派人到魏国散布谣言,说司马懿要谋反,还以司马懿的名义,在邺城门口张贴布告,把曹睿数落一顿,扬言要克日兴师,讨伐曹睿。

(2)、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追击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随后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诸葛亮等人早已离去,最终大胜司马懿。

(3)、而同样处于危在旦夕中的诸葛亮,在弥留之际,向手下作了最后的军事部署,然后交待自己死后,不能发丧,必须按照他的要求从容撤退。交待完之后,一代传奇诸葛亮就这样与世长辞,在秋风中的五丈原里告别他的一生。诸葛亮死后,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的临终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4)、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服膺儒教,博学洽闻。有一次崔琰对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英断,有胆有识,你可比不上啊。"什么原因让"聪明英断",同时又手握十五万大军可以多所作为的司马懿要亲到城下观看?"有胆有识"的他想在城下看出什么端倪,好更进一步进行决断?其实,司马懿亲自到城下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去听。他能见人所未见,能听人所不能听,所以才是"聪""明",才能"英断"。

(5)、司马懿是根据琴音没有任何混乱来判断是否有埋伏的。

(6)、西城多大个地方,能埋伏多少兵马,十五万大军一过就能平定,但诸葛亮在城里,而且第一时间通知了司马懿,这司马懿就不能不考虑一下了。

(7)、一卒而归,孔明赏赐。孔明挥泪斩马谡.孔明上表后主,自求贬丞相之职,让诸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东吴鄱阳大守周鲂诈降曹魏,乞兵征伐,司马懿领兵助曹休南

(8)、据《三国志.孙坚传》记载: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於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於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

(9)、这就给诸葛亮实施空城计奠定了基础。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的主力何在,再加上自己对诸葛亮的性格了解,诸葛亮不会弄险,那么诸葛亮的十万大军就在近旁。面对疑似空城的西城,再对在城楼焚香抚琴的诸葛亮进行一番观察,更加坚定了中计的判断。因此,司马懿才会率领大军撤走,没有胆敢攻城。诸葛亮究竟弹奏了什么曲子。诸葛亮的空城计看似神机妙算,其实是步步用险。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以此脱险。如果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因此,诸葛亮在城楼上的表现,就直接关系到计谋是否成功。面对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诸葛亮和他进行的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双方斗智斗勇,武器则是诸葛亮手中的瑶琴。

(10)、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11)、司马懿杀奔西城,并没想到诸葛亮就在城里,当听说诸葛亮在城头抚琴时,司马懿马上下令,大军停止前进,他亲自催马前来观看。

(12)、紧急情况之下,魏主曹睿希望能够保住魏国,于是再次请求司马懿出山带兵战蜀。然而,司马懿也并未忘记自己的最初的抱负和梦想,官复原职后带领魏国几十万大军抗击以诸葛亮为首的蜀军。在司马懿成功占领街亭之后,带领大军紧追蜀军直逼西城。而当司马懿大军到达西城时,只见诸葛亮一人在城楼上弹琴,并未见到一兵一卒。

(13)、诸葛亮见离间计成功,大敌司马懿被贬,再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于是上了著名的《出师表》,以赵云,邓芝为先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兵出祁山。

(14)、空城计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由于马谡丢了街亭,导致蜀汉大军进退不得,同时司马懿又率领大军直奔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使出了“空城计”。

(15)、明理事,孔明言四路兵皆已退,唯余吴一路,又秦明后主,派邓芝往结东吴,消除旧

(16)、来源: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7课的课文)。

(17)、从这两个关于弹琴的故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诸葛亮摆空城,根本就是一个噱头,他相信司马懿一眼就能看出底细,所以才“笑容可掬”的弹琴,引起司马懿关注,让他仔细听琴。而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真正交流,则是通过诸葛亮的第二个动作,用他的琴声传递的。

(18)、陆逊告诉诸葛瑾,别害怕,现在陛下已经大驾东归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原来,陆逊最怕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孙权,而陆逊怕孙权的原因,就怕孙权亲自上前线指挥,他只要听说孙权要上前线亲自指挥,就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因为他知道,有孙权指挥,那这场战争就赢不了。现在,孙权终于回去了,他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了,虽然现在四面都是魏军,而且手下也没有多少军队,但他有的是谋略退兵,而且光退兵那不是他陆逊所为,会被历史笑话,他既要安全退兵,又要消灭敌人,反败为胜。于是,向诸葛瑾下命令,按原计划大张旗鼓的向襄阳进军,但为了照顾诸葛瑾害怕的心理,就叫他率领水军,因为水军对于东吴来说最安全,自己就率领陆军向襄阳进发,诸葛瑾只得战战兢兢的率领水军前进。

(19)、曹丕已死,曹睿继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

(20)、此刻,诸葛亮聪明就聪明在,本来他被动异常,却通过这两个动作,完成了逆转占据了主动,毕竟诸葛亮是弹琴人,司马懿是被动接收者,来了个微妙的“主动权转移”。这一转移,就对司马懿造成了如下两种影响。

(1)、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2)、在罗贯中笔下,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役就是空城计。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城,诸葛亮临危不乱,坐守空城,以一曲琴曲吓退魏国大军,流芳百世。

(3)、孔明命前来送解署药并粮草的马岱引三千军去泸河下游渡河截粮,军士因中毒半渡而

(4)、曹操在世时,深知司马懿的才智,但总是对他存有戒心,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并多次告诫,说司马懿野心勃勃,久必为患,不可重用,因此只让他作了个小小相府文学掾,后转为丞相主簿(行政秘书)。司马懿对此也心领神会,为避免杀身之祸,就采取韬光养晦办法,不急在曹操在世时建功立业,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曹操死后,曹丕篡汉称帝,因为曹丕为太子时,司马懿是太子中庶子,为丕所倚重,所以曹丕很赏识司马懿的才能,所以开始提拔重用,累迁尚书右仆射,抚军大将军等职;曹丕死,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总督雍州西凉重兵,坐镇长安,位高权重,朝野忌惮。诸葛亮也视为畏途,所以利用“反间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曹睿“中计”,要杀掉司马懿,多亏曹真力保,才保住司马懿的脑袋,被剥兵权后,回乡养老。诸葛亮闻之大喜道:“吾欲伐魏久矣,奈有司马总雍凉之兵,今既遭贬,吾有何忧?”,于是上表请求出兵伐魏。

(5)、在曹操看来,司马懿的才能不亚于诸葛亮,没有司马懿的辅助,曹丕断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司马懿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犹未可知。因此才会在临终之际告诉曹丕,既要用司马懿,还要防司马懿;用其谋略克敌,却阻其领军作战!

(6)、话说那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的时候,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咱们说的是演义,正史且放在一边)和曹真兵分两路分进合击,准备一战擒斩诸葛亮。

(7)、要知道当时,诸葛亮面对的可是十五万大军啊,黑压压一片人嘈马鸣,一旦杀入城中,定会片甲不留有性命之虞。要想不分神,那得有定海神针般的专注才行。

(8)、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9)、从“知音”故事的这段最初记载中可以看出,伯牙与钟子期绝非像冯梦龙描述的那样偶然相遇,我更愿意相信这俩人是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钟子期对伯牙太了解了,了解到伯牙想把心事藏在琴声里却仍然被钟子期所发现,所以他才会感叹道:“吾于何逃声哉?”

(10)、在古代,像诸葛亮这样能弹会唱,还会作词作曲是很让人佩服的,在3000年前的周朝,好学生的标准是必须要学: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

(11)、即便是城内有大军埋伏,几千军马的损失对于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来说也微乎其微,司马懿照样可以与蜀军正面对决。而如果城内没有大军,几千军马擒住诸葛亮也如同探囊取物。

(12)、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13)、当时众人听到诸葛亮的计策之后,人心都稳定了下来,然后诸葛亮就下令让大家把城上面的旗全部都藏起来,然后每一个城门都派二十个士兵把手并且装成是百姓。而诸葛亮自己则是披上了一个鹤氅,戴上了纶巾,后面跟着两个书童,然后就在城门上烧香,开始弹琴。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先来到了城池下面,但是都不敢进去,然后回去就禀告了司马懿,司马懿听了之后也不相信,然后亲自来到城门外,看到了这一幕之后就开始让军队撤退了。

(14)、然而事实上当时孔明身边可调用的兵马区区可数,那么这万千甲兵从何而来?

(15)、诸葛亮深知,曹魏虽然强大,但真正是自己对手的,只有司马懿一人。也就是说,只有司马懿能抵挡住诸葛亮,别的魏将都是摆设。

(16)、那是在公元226年,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曹氏集团)认为此人(指文聘)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17)、从书中可知马谡失街亭的时间是在下午,司马懿对郭淮说:“今街亭己失,诸葛亮必走,公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由此可见司马懿追临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县的时间是上半夜。

(18)、黄忠私自出战斩吴将史迹,后中埋伏中箭回营身亡。先主大战虎亭。关兴斩潘璋首级

(19)、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20)、所以,当司马懿听到诸葛亮弹琴故作此态时,也就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一旦诸葛亮死了,他自己的命未来也不保。于是,司马懿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和未来有机会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和梦想,就故意放走诸葛亮等人。这样一来,司马懿就可以继续和诸葛亮周旋,为未来取代魏主创造有利时机。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