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最经典的一本作品 1、杨绛经典著作 (1)、1977年1月,单位给了杨绛一串钥匙,让她去三里河新盖的国务院宿舍看房子。立春那天,杨绛母女由年轻朋友陪着,收拾行李迁入新居。杨
杨绛最经典的一本作品
1、杨绛经典著作
(1)、1977年1月,单位给了杨绛一串钥匙,让她去三里河新盖的国务院宿舍看房子。立春那天,杨绛母女由年轻朋友陪着,收拾行李迁入新居。杨绛怕钱锺书吃灰尘,把他当作一件最贵重的行李,下午搬迁妥当后,再用小汽车把他运回新家。
(2)、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在无锡举行婚礼。当时,钱锺书已经考取庚子赔款资助的第三届中英公费留学。婚后不久,他们便到英国去了。
(3)、杨绛的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
(4)、1938年秋,钱锺书学成归国,被母校清华(当时为避日寇南迁,是西南联大的一部分)破格聘为教授,前往昆明。杨绛带着女儿回到迁居上海的钱家。在上海,她不再是钱锺书一个人的贤妻,而要学会做一大家子的贤媳。
(5)、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6)、当时,杨绛和钱家上上下下挤在一处。时局混乱,住处逼仄,杨绛没有自己的房间,她不便公然看书,好像看不起妯娌姑婆,就借了架缝纫机,在蒸笼般的亭子间里缝纫,为钱锺书和圆圆做衣服。有时婆婆也请她给小叔子缝点东西。杨绛满脑子西方文学经典,却默默学做一切大家庭中儿媳妇所担负的琐事,敬老抚幼,诸事忍让,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7)、《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在96岁高龄之时所著。她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8)、1957年,杨绛接受“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的委托,开始准备边自学西班牙语边翻译《堂吉诃德》,其间受政治运动波折的干扰,一度中断数年。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这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部译本。这个译本文字流畅,注释详尽。杨绛借鉴《西游记》等小说修辞语言传神入微。不仅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而且还得到西班牙方面的赞誉。杨绛也因为翻译该书的贡献而荣获西班牙国王颁发的骑士勋章。《堂吉诃德》杨绛译本,被我国译界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
(9)、15)说到文体,语言的精确和干净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施蛰存先生在《读杨绛〈洗澡〉》一文中曾经这样说道:“……作者毕竟是钱锺书夫人,自是语文高手……在一群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中,要找一本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您对这句话怎么回应?您在写作过程中,对语文的这种所谓“流利纯洁”是刻意为之呢,还是顺其自然?
(10)、“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比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用的老妈子,最好身无背累,心无挂牵。”——杨绛《洗澡》
(11)、本书为中文出版中,首次以深入浅出,饶富学理兴味的生活实例,勾勒并探求西洋经济史的发展图像,为一般读者开启丰富而有趣的探索途径。开放性的阅读终点,却是新的知识起点,令人回味无穷。25篇短文集结,由历史事件重新解读、剖析,读起来兴味盎然。为什么计算机键盘不依ABCD排列?股市的红绿与天气晴雨有关系?为什么1866-68年芬兰饥荒会饿死十万人?这些事件跟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令人意想不到。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带领我们进入西洋经济史的世界。
(12)、杨绛:我觉得他既是学者也是作家,是双重的。他还是诗人。他爱诗,非常爱诗。他不是那种豪放的,但他自诩自己顶多是个名家。不过他自己最喜欢读诗。中文的、外文的,他都最喜欢。
(13)、郭红:那时候钱先生其实才六十多岁,大脑就缺氧了?
(14)、“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15)、杨绛:读书是他的休息。看完一本就做笔记。有时候还补进去,后来读的还往前面补。
(16)、杨绛:还是《围城》!他从小就喜欢写小说的。我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过这事,他的第一篇小说给我看,不是小说,是散文,叫《竹马》。
(17)、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杨绛《将饮茶》
(18)、20)在上面提到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里,我还曾这样总结道:“杨绛作为现代汉语文学作家的经典意义也在于,她不惮于文学体裁或体式的尝试,是少数允文允武、各种文学样式(除了诗歌)都能均匀上手且水平也都达到了被普遍认可的高度的现代汉语文学作家之一。”我这里想请您解答的是,您对诗歌特别是现代汉语诗歌(所谓新诗)怎么看?您为什么独独没有涉足诗歌的创作?比您年长若干岁的清华同事林徽因就以新诗写作见长,您的第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也是她替您收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的——您对她的诗歌创作怎么看?您曾与她讨论过与诗歌相关的话题吗?您的很多作品的语言很有诗意、诗味,对此您自己怎么评价?我还知道,您曾手录过钱锺书先生的旧体诗诗集《槐聚诗存》。那么,您怎么评价钱先生的诗歌创作?
(19)、锺叔河认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20)、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有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2、一生值得反复读的5本书
(1)、“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2)、杨绛:第一稿给红卫兵搜走了,后来发还了,发还以后我们就下干校了。下放回来以后开始做了。等到我们后来流亡,家里不能待了,我就带本西班牙的教科书读读。他们图书馆也有书,都能看。反正钱锺书天天都有书读的。
(3)、我喜欢思考自己的人生,幻想自己的未来,哪怕一觉醒来生活依旧,可是绝对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我就是我,喜欢走自己的人生。喜欢有个性的生活,不想芒然一生而碌碌无为。或许只是自己在异想天开,或是痴人说梦,可是自己却依旧不到心不死,坚信未曾认输不曾输。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有梦想的人不算可笑,可笑的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或许自己无法成功,可是也绝对无怨无悔。
(4)、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了这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书后巧置精彩随笔,增补“百岁答问”,对其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5)、郭红:钱先生在国内的时候,哪一段时间笔记做得最多?还有抗战的时候,“文革”的时候,也都坚持做笔记吗?
(6)、《念楼学短》的历代版本,豆瓣评分都在6以上,好评如潮。
(7)、《我们仨》是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出版后引起极大轰动,打动了万千读者。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前一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8)、这就是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锺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锺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9)、孩子读,能培养文化底蕴、提高语文成绩;大人们则可在烦闷时,拿起任选一篇阅读,心立马就可以从生活的纷扰中抽离开来,获得片刻的宁静。
(10)、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锺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锺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11)、郭红:我看见了,那时的字写得要拙些,笨笨的儿童体的样子。
(12)、我看了一下,我觉得提得不错,问题很细,如能得到杨绛先生的回复,一定可以解开很多心中的谜团。可惜,这份问卷已经再也不可能得到杨绛先生的答复了。本文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特别授权。
(13)、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4)、人,谁能没有困惑呢?谁又不需要在困惑的时候有个朋友问一问呢?周国平老师开通了一个“免费”问答的平台,每周会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回答。长按关注“我是周国平”,有问有答的日子才热闹。
(15)、这本书杨绛写于96岁高龄。在书中,她融合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写出的自己对于鬼和神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与统命与天命以及人类文明等问题的思考。书籍的思路清晰缜密,文笔优美动人,平淡之下蕴含激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16)、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
(17)、杨绛:我们从干校回来以后他就开始做了。我们流亡的时候,他不能再做下去了。书还是看的。
(18)、其中,《论语趣》一文,杨绛提到,钱钟书先生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19)、这是一本关于爱情,亲情和人世间眷念的小书。全书分3篇。前2篇是杨先生的梦,当然是以梦写实的手法写离别和死生。第3篇则主要着杨先生和钱钟书相遇相知相伴,瑗瑗出生和成长的过程,直到她独自一人送别父女两人,独自留守人间。
(20)、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推荐图书及十大好书第一名
3、杨绛经典作品推荐
(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曾这样感叹一家人的失散。在《我们仨》的结尾处,杨绛把自己比作一个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感谢社科院外文所对本组报道的帮助,部分内容参考了《听杨绛谈往事》)
(2)、杨绛:他小时候就爱读书,他是有书都要读。他一直喜欢“胡说乱道”,作文字游戏。做笔记他一直做的,一直看书一直做的。
(3)、读之,如见一位温文尔雅而又洞见迭出的长者,让人充满敬意。与看普通古文不同,锺叔河的语言朴素平实,看得懂、且有趣,让你学到的不止是词义、文法。
(4)、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5)、钱锺书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读文学。杨绛本打算进女子学院研修文学,但名额已满,于是她自修西方文学,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按照文学史的顺序,一个个经典作家的作品往下读。“作为锺书的妻子,他看的书我都沾染些,因为两人免不了要交流思想的。”“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
(6)、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LazarillodelTormes)和《塞莱斯蒂娜》(La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论英国作家菲尔丁等。
(7)、以弥尔顿为首的骑兵,笛卡尔率领的弓箭手,阿奎那率领的乌合之众!
(8)、在书中,杨绛先生只用了两个小标题:“钱钟书写《围城》”、“写《围城》的钱钟书”,记叙了《围城》是如何被“捏造”出来的,以及“捏造”它的作者从小就具有怎样的“痴气”。
(9)、2001年出版,本书分三部分:《丙午丁未年记纪事》、《干校六记》和《从“掺沙子”到“流亡”》,所记的都是“文革”期间,她和钱钟书二人所经历的人和事。其中《从“掺沙子”到“流亡”》是对“钱钟书打林非、杨降咬肖凤”这件文坛公案作了完整的记,让读者自行断案。
(10)、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
(11)、杨绛:我说它首先是一种资料性的。他看的时候并不是说我现在要钻研《楚辞》这个题目,他下次看见的时候,发现这可以归为这个题目,就又把它们放到一处。所以它们才会重重叠叠,归类到一个地方。研究有关题目的人到这里去查,这是一个宝库。所有的资料都汇集在一处。莫宜佳说,手稿里面集中了许多钱先生的灵感和智慧。他为什么把许多这样的资料聚集在一起,他在想什么呢?这里面暗含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思考,研究相关问题的人,从里面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的灵感和帮助。它们并不是散漫的资料。
(12)、杨绛之所以被推崇,一方面是因为其坚持记录时代,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智慧与真实。为了不让后人曲解《洗澡》中的故事和人物情感,她于103岁生日之际为其长篇小说《洗澡》出版了续集《洗澡之后》。这本5万字的中篇小说,经过漂洗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既是老人送给自己的一份纪念贺礼,也给对原作中人物命运心心念念的广大读者一个安妥的交待。
(13)、郭红:手稿里的文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眼神不好的,会看不清;学问不够的,又看不懂。尤其是其中有些残页,头尾都不见了,但是您却把它们整理并粘贴出来,令人叹服不已。整理的过程是不是很艰苦?
(14)、杨绛:对,有的东西拼得对上了,有的对不上。比方说,这个纸的条条是一样的,大概是一起的;每读什么有个头,我找它的尾巴。有的尾巴找头,有的头找尾巴。这样接起来,真是费了不少时间。
(15)、除了是一名优秀的文学作者之外,杨绛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者,通晓英、法两国语言。而为了将《堂吉诃德》翻译得更为精准,她还自学了西班牙语。而由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一书,被公认为是优秀的翻译佳作,还被当作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至今,该版本累计发行了70万册,是这本书的译本中发行量最大的一本。
(16)、1996年11月3日,医院给钱瑗发了病危通知,钱瑗的第二任丈夫杨伟成告诉了杨绛。8天后,杨绛到北京医院照顾钱锺书,钱锺书忽然对着她背后大叫了七八声“阿圆”,然后对杨绛说:“让小王送阿圆转去。”杨绛问:“回三里河?”钱锺书摇头,杨绛又问:“西石槽?”答:“究竟也不是她的家,叫她回自己的家里去。”杨绛答应转告圆圆后,他才安静。此后,钱锺书不再呼唤阿圆,也绝口不问女儿的病情。
(17)、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走,谁又能不曾迷茫,不曾彷徨过呢?梦醒了,调整好自己,未来还是在未知中度过愉快。不喜欢有挑战的生活,就不知道青春是如何的热血澎湃。如果败了,或许不能从头再来,可是人生哪里有多少时间能给我们耽搁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抱怨,只能够利用好自己的眼前。
(18)、a)既然《软红尘里》已成形的20章已被您“大彻大悟”之下系数毁去,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文集里保留这篇多少有些“没头没脑”或“没头没尾”的开篇语或引子呢?“大彻大悟”究竟指的是什么?能否提示一二——是题材过于敏感,不好把握?是您自己预估艺术上无法超越《洗澡》?是钱锺书先生投了反对或否定票——众所周知,您的文字最后都要经过钱先生把关(但问题在于,并没有成稿呀)?
(19)、人生面对两大敌人,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
(20)、他的著名“粉丝”包括作家托尔斯泰、托马斯·曼、卡夫卡,作曲家瓦格纳、马勒,诗人博尔赫斯,也包括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尼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4、杨绛《走到人生边上》原文
(1)、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2)、与《杨绛全集》同时出版的,还有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这是杨绛给自己1988年的长篇小说《洗澡》写的续作。她98岁动笔,几易其稿,直到今年4月才决心拿出来发表。杨绛解释了续写的原因:“《洗澡》结尾,姚太太为许彦成、杜丽琳送行,请吃晚饭……有读者写信问我:那次宴会是否乌龟宴。我莫名其妙,请教朋友。朋友笑说:‘那人心地肮脏,认为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了。’我很嫌恶。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于是,在《洗澡之后》的结尾,杨绛特意再说了一句:“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
(3)、杨绛的剧作《称心如意》塑造了一个失去父母投靠亲戚的孤女李君玉一形象。《弄真成假》则刻画了父亲早逝的穷青年周大璋,及失去母亲寄人篱下的女店员张燕华这两个主角。不难看出,杨绛有意将这两部喜剧中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家庭“缺失”性人物形象,并从这不完满的戏剧形象中发掘和强调大环境压制下人物生存的现实困境和人性变异。杨绛似乎有意为笔下主人公作此设定,并习惯性透过笔下人物或身体、或精神或是家庭社会关系的“残缺”性或“非正常”状态来书写一种人生,讲述一段苦难,描绘一种命运。李君玉在几个家庭间颠沛流离,像踢皮球一样被几家亲戚推来搡去,过着伶仃无依、俯仰由人的日子。
(4)、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
(5)、“假如说,人事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杨绛《洗澡》
(6)、一年后,钱锺书去了。杨绛兑现对钱锺书的话,开始写《我们仨》。在她温润细腻的笔下,女儿活了,与妈妈相依相偎。写到动情处,杨绛的泪水落在纸上,不能自已。2003年,《我们仨》出版,扉页上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叫多少人读之泪下。
(7)、《人生智慧箴言》:叔本华的警世之言,流传最广的作品。
(8)、《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讽刺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生境遇。《围城》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9)、这匆匆一见,彼此竟相互难忘。杨绛觉得钱锺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瘦瘦的,书生模样。孙令衔却告诉她,表兄已经和叶家小姐订婚了。钱锺书觉得杨绛与众不同,孙令衔又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锺书,说杨季康有男朋友,指的是费孝通。然而钱锺书自有一种“痴气”,不管不顾定要说清楚,他写信给杨绛,约她在清华大学工字厅相见。见面后,钱锺书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方知一场误会:叶小姐自有男朋友,只不过钱、叶两家父母有牵红线的意思;费孝通自认最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也是一厢情愿。两人从此用英文写信交流。钱锺书越写越勤,一天一封。
(10)、因为成功翻译这部名著,杨绛于1986年获得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11)、《醉酒的植物学家》:50多种调酒配方和园艺爱好者的种植诀窍。在热爱生活的宴会上,你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嘉宾。
(12)、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13)、薛鸿时曾回忆说:“那时钱先生住在北京医院,钱瑗的医院在西山,两个医院相隔很远。杨先生是又伺候钱先生,心里又想着女儿。”钱瑗瞒着妈妈,只说是骨结核。杨绛明白女儿可能时日无多,但又瞒着钱锺书,说女儿能治愈,一年或八个月就能好。钱瑗借故不让妈妈去看她,怕妈妈劳累,也怕妈妈见到她的惨状伤心。两人好不容易见面,“妈妈看着女儿,女儿看着妈妈,一句话都没有”。
(14)、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15)、郭红:他的生活能力这么差?后来跟您在一起生活以后是不是就变得很能干了?
(16)、杨绛:书他是每天都看的。他能走路了,就在屋里躺着,躺着看书。我们搬到那儿去住以后,看书更方便了。我们住在七号楼最西头一间很冷的屋子里。要书却特别方便。要文学所的书,他要多少,管书的人就给搬来了。所以,《管锥编》主要是在那儿写的。他开了一个头是在家里开的,我们逃难到北师大以后,那个时候不能写,只能看看带的笔记本什么的。我们一直在那里住到1977年,就搬到这里来了。
(17)、“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杨绛《洗澡》
(18)、本书收有“女人的身体”、“光笼罩你”、“我记得你往日的样子”、“陶醉在松林中”等诗歌。
(19)、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的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杨绛《洗澡》
(20)、而今,杨绛先生亲笔写序的,是锺叔河耗尽半生心血之作——《念楼学短》。
5、杨绛最经典的12句话,值得一读再读!
(1)、郭红:前不久上海做过一个调查问卷,青年学生最爱读的书,第一本就是《围城》。
(2)、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3)、这套《念楼学短》分为上下册,共计1200余页,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
(4)、解放后,两人仍在学问中得乐趣。外文所研究员朱虹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一个故事:“杨先生曾说,她和钱先生晚上在家面对面泡脚时,喜欢玩一个游戏——杨绛说一个西班牙语单词,钱锺书就对一个意大利语单词,或者钱锺书说一个意大利语单词,杨绛就对上一个西班牙语单词。虽然他们学问很高,但玩起游戏就像孩子一样快乐。”
(5)、“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6)、正如杨绛在该书前言中所说,“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洗澡》中有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后》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7)、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ReneLe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
(8)、10)据谢其章先生的收藏和考证,1932年的《艺文杂志》曾经刊载过署名“螺君”的《日记摘抄》,其中有提及钱锺书先生处:“晚间钱锺书君来访,议论风生,多真知灼见。论文学史,分‘重要’与‘美’两种看法,二者往往为文学史作者所缠夹不清,其说极是……”(196);“钱君送来‘秋怀’诗十首,清丽可诵。”(196)对钱先生的这种文学史观,您怎么看?您觉得您的作品(包括钱先生的)是属于“重要”的一类呢,还是属于“美”的一类?或者,是否是两者兼而有之?
(9)、郭红:都是杜撰。您觉得钱先生应该怎么样定位?是学者、翻译家、作家?
(10)、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11)、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杨绛《洗澡》
(12)、★《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加西亚•马尔克斯
(13)、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论文七篇:《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论萨克雷》《艺术与克服困难》《李渔论戏剧结构》《事实-故事-真实》《旧书新解》《有什么好》等,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
(14)、锺叔河先生把对晚辈的厚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全部倾注其中,成为经典是必然。
(15)、“但隐身于世并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胡真才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从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到现在的《杨绛全集》,这10年间杨绛先生从93岁到了103岁,在这样的高龄,借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为,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胡真才相信,等《杨绛全集》重版时,她还会写出新的作品添加进来。
(16)、在杨绛的悉心照顾下,钱锺书写完了《管锥篇》初稿,还参与完成了《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在钱锺书眼里,杨绛“无所不能”,他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7)、郭红:为什么请莫宜佳教授(ProfessorDr.MonikaMotsch)整理外文笔记?她的整理有什么原则?
(18)、杨绛:那个时候我可没有想过我不重要他重要。没有。
(19)、1998年,钱钟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
(20)、火萎了,钱锺书眼中那个“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那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先生也走了。从今往后,“我们仨”既无死别,亦无生离。
(1)、自古以来,如何建构一种“好的死亡”,始终是哲学家们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
(2)、2014年第26期《环球人物》杂志《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3)、在书的最后,有一份问卷,是写给杨绛先生的。这份问卷2010年9月20日初成,于慈江随即挂号寄往北京西城区南沙沟杨(钱)府。邮局的记录显示,杨家在当月23号(中秋后一天)签收。迄未收到杨绛回复。之所以附录于此(为保留原始资料计,文字一仍其旧,未作任何改动),是因为这些问题虽然遗憾地并未得到作家的答复(原因不得而知,如可能是杨先生年事已高,无暇应对,也可能是她不愿意与没有熟人引荐的陌生人打交道,也可能是问卷被身边人如保姆签收后随手丢弃,杨先生本人并不知情,等等),但大都与本书的写作密切相关,可与本书的具体行文相互印证。
(4)、每篇文章都有一个蕴含独特智慧的小标题。例如:《论语·颜渊》“子贡问政”这一篇的小标题,是“什么最重要”。
(5)、“她的家里藏书不多,但是字典很多,各种语言的都有,上面被她和钱锺书先生写得密密麻麻,因为他们在不断纠正字典里的差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下文称外文所)研究员朱虹说。
(6)、本书是《洗澡》的续集,杨绛为了防止故事中“姚宓与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误会,在已近百岁高龄的时候,开始动笔创作了这部续集。杨绛先生在前言中说,“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无法阻挡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
(7)、全书从容冲淡、含蓄隽永的风格贯穿始终,学者的幽默、修养和风骨更是跃然纸上。
(8)、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9)、2)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绛文集》经您亲自编定和把关,书的设计和编排当然相当精致、大方。不过,我觉得为了后人研究和习学的方便,似乎应该在每篇文章后面,注明最初的出处——发表的时间、期刊的刊期乃至页数。我注意到您标注了大致的时间,如40年代,1989年之类。似还不够细致。您认为呢?
(10)、其实参悟透彻了,人生并不可怕,活着只是为了追逐人生的自由。海阔天空,世界任人行走。碧波逐浪,梦想在云端远航。
(11)、高兹和多莉娜最后双双弃世的决定是最自然不过的结果。高兹,已经看到爱人灵柩的男人,终于作出了最终的抉择:“我们都不希望我们两人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死后继续活着。”高兹最后选择的不是哲学家的选择,他说为爱而死是唯一不能用哲学解释的观念,当爱成为两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发生共鸣的方式时,就已经超越了哲学。(摘自杜小真《哲学不能解释之爱》)
(12)、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3)、郭红:“文革”开始搞运动的时候,您的《唐吉诃德》译稿是第一稿吗?
(14)、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15)、《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识份子的思想感情读物。
(16)、母亲唐须嫈怀抱着一岁半的杨绛,那时她们在上海。
(17)、翻译代表作:《堂吉诃德》。(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18)、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19)、杨绛:比这间(约二十平米)小。我们搁两张床,两张书桌,四边是借来的图书馆的铁架子。年轻人把我们干事的木箱都横七竖八地搭起来。我们叫人陪我们回家去,整理了五麻袋的笔记。他那时候一面看书一面开始写《管锥编》。
(20)、《致D》是高兹写给她妻子多莉娜(Dorine,1924-2007)的“情书”,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爱情的墓志铭。法国哲学家高兹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向多莉娜回溯这段刻骨铭心的情史。那时,他已经知道身患绝症的多莉娜医治无望,很有可能会先他而去。面对缠绵病榻、体重只剩四十五公斤、身高缩短了六厘米、在他眼里“依然美丽、依然优雅、魅力无穷”的妻子,他感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的爱,以致抑制不住要给她写信的狂热欲望。他要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爱她,多么后悔没有更多地向她诉说自己的无限深情,没有更早地表白人世间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爱,他说要用这封信重新组构爱情的历史,为的是把握它的全部意义。他所以要写这封信,还是为着理解他经历过的、也就是和妻子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1)、很多下干校的人见过这对老夫妇菜园相会的场景。在杨绛看来,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旧戏剧里的“情人私会后花园”。有一回,郑土生遇见钱瑗来看父母,一家三口在菜园散步,看上去平和安静,其实这个家庭刚刚经受一场巨痛——钱瑗的第一任丈夫王德因坚决不写黑名单冤枉他人,自杀而亡。后来,杨绛写道:“上次送默存(指钱锺书)走(下干校),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指王德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下阿圆一人,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寥寥数笔,难掩惋惜女婿、心疼女儿的酸楚之情。
(2)、杨绛的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使全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3)、在杨绛先生的名作《干校六记》里,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4)、郭红:他是不是长期脑力工作过度,运动又不够?
(5)、彦成摇摇头说:“我只是觉得这种“洗澡”没用——百糟蹋了水。”“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一个人可以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点。现在咱们是在运动的压力下,群众帮助咱们认识自己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没法抵赖了,只好承认。所谓自觉自愿是逼出来的。逼出来的是自觉自愿吗?”——杨绛《洗澡》
(6)、杨绛先生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她曾说“一星期不看书都白活了。”这名才女写过的书,更令人赞叹,她的这些作品,你都拜读过吗↓↓
(7)、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出生在北京,排行老四。杨绛出生时,父亲杨荫杭在北京一所政法学校教书,后来历任江苏、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长。杨绛的母亲生于生意人家,小名细宝,婚后杨荫杭给她改名唐须嫈(音同英),很是古雅。杨荫杭鼓吹革命,被清廷通缉,逃往日本和美国求学,一去4年多,唐须嫈就在无锡老家与婆婆、妯娌生活。杨荫杭回国后,不论南下北上,唐须嫈总携儿带女同行,把家务操持得有条不紊,以致孩子们都深信母亲“无所不能”。在杨绛的记忆中,父母没吵过一次架,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和睦的夫妻关系在旧时代很少见,深深影响着杨绛:“我们姐妹中,3个结了婚的,个个都算得贤妻。我们都自愧待丈夫不如母亲对父亲那么和顺,那么体贴周到。”
(8)、14)从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现状来说,虽然产量巨大,但读者的反应却日趋淡漠。有人因此说,中国文学当下最缺的,是像法国的福楼拜那样的大文体家——他的《包法利夫人》虽然才不过二十多万字,但却以其按特定比例配置的精雕细琢的布局、安排以及对语言的分寸和叙事的节奏的恰到好处的控制,成为一部具有文体学意义和成就的模范小说。不仅开了所谓“客观化写作”的先河,也成为欧洲近代小说的一个转捩点。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您对语言和文体也十分敏感,创作态度同样堪称一丝不苟、临深履薄;像《洗澡》《干校六记》以及《我们仨》等作品都有明显的文体学意义的尝试。您认为我的这种感觉准确吗?您对于文体的尝试有多大的自觉程度?您对钱瑗老师的文体学教学努力怎么看?
(9)、《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10)、5)说到《软红尘里》,我对《软红尘里·楔子》这篇“杂写”有些疑问,想向您请教:
(11)、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她用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12)、杨绛:他的笔记一直到住进医院才停止。1993年,他住过一回医院,出来以后他选的诗,就是《槐聚诗存》。1993年的春天住到医院里去,动了一个大手术,在4月1号以前出来的,好了。他觉得身体完全好了,我又病了,因为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月护理他。(笑)还不让别人护理呢。
(13)、杨绛:八十二岁吧。回来以后我就跌跌歪歪的,走路都扶着墙,风一吹都倒的。他呢,又慢慢地硬朗起来了。我说他,你把诗选定了吧。1994年的春天他把诗都选好了。1994年7月底发烧,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当时还比较高兴,因为选定了诗,做完了一件事情。7月底他发高烧,我跟女儿把他送进医院,说他是肺炎,同时发现还有膀胱癌。然后就动手术,开始还很好,但1993年的大手术,他摘掉了一个肾。1994年手术后剩下的那个肾又罢工了,也不能用。后来就做透析。透析一般是越做越多,他却是越做越少,后来他好了。那个发脾气的肾又好了。透析前做了一个人工肾。经过这一切后,他的身体很虚弱,以后就老去住(院)。开始还能起来,后来就没有力量起来了。1998年的年底他就去了。进了医院起,他就停止(写读书笔记)了。第一次大手术他回家之后,还在那儿记笔记。
(14)、杨绛:外文所我的同事们,我们若说要借什么书,他们都给借。钱锺书在外文所的时候,虽然别人说我们的思想是靠不住的,可是钱锺书买书是没错的。所以他是图书资料委员。
(15)、郭红:就是那个“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6)、1941年,钱锺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锺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锺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17)、《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8种。
(18)、19)我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名为《“艺术与克服困难”:杨绛的写作情结》, 我想请问的是,您觉得我这个界定准确吗,靠谱吗,有开掘的余地吗?您觉得您是否有写作情结?
(19)、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20)、《洗澡》是杨绛先生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份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的小说,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