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思想观点精选107句文案

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特点 (1)、(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2)、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

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特点

(1)、(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2)、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3)、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4)、(4)思想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5)、②条件: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6)、(2)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7)、(6)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兴起的新诗体,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成因: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8)、(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9)、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10)、C.“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

(11)、③东汉华佗: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中国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12)、B.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13)、★春秋时期老子的地位、相关著作、思想、影响。

(14)、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15)、(3)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出现“三教合一”。

(16)、②《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7)、①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18)、②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散失)

(19)、(1)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20)、(2)战国时期:出现了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2、王夫之的思想观点

(1)、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2)、①算经:春秋时期时出现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发明了筹算计算法;元代发明简便高效的珠算法。

(3)、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4)、①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5)、②各家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6)、(1)最精彩之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7)、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8)、船山先生对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代经史学既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总结,又有大胆的创新,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9)、★特征一: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10)、③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

(11)、在我国古典哲学的范畴中,人们对气的认识往往是和生与死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观念的起源和兴盛又最早形成于我国第一个哲学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易传》时代。

(12)、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13)、②寄托贤君明主: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14)、③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15)、②历史观: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16)、②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17)、(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18)、(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19)、(6)宋代(分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两大类,要分别掌握)

(20)、(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1)、③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编订《六经》为儒学基本文献。

(2)、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3)、③特点:百姓喜闻乐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4)、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5)、(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

(6)、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奇之天下之人”;

(7)、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8)、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9)、(5)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10)、1643年,张献忠所部攻陷长沙、衡州,兵祸也降临到了王夫之头上。

(11)、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开端;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12)、①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3)、在默默无闻、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曾经官职不过八品的王夫之,于兵荒马乱之际,留下了千万字的著作,涵盖经史,字字泣血,在执拗、倔强之中,透出一股豪壮奇崛的骨气。

(14)、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15)、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

(16)、(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17)、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作了高度评价,说“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认为是五百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王夫之的一生虽然是不幸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但是他并没有消沉,没有在痛苦中顾影自怜或怨天尤人。相反,他超越了“小我”的得失,浴心寻思,在理论创建的实践中自觉担当起了华夏文明的薪火传人。

(18)、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据此可知当时()

(19)、(2)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20)、(2)影响: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4、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7)改造:宋明时期,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2)、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主张工商皆本

(3)、(4)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5)、什么是理学?其本质是什么?分析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列举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简述其影响。

(6)、答案:示例1 观点: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7)、王夫之认为,宇宙在没有成形有形物质之前,全是它原本存在的气。因为聚散变化,出现了各种有形的物质,但仍然是这些气,既不减少,也不增多。因气的聚散变化的物质有哪些呢?王夫之认为,包括太阳月亮的出现,春夏秋冬的推迁,百物的生死,以及风雨露雷,它们都是“乘时而息”的“客形”。客形,从字面上说,也就是作客的形体。这是将社会现象运用于自然现象的比喻。在社会现象中,任何客人都是外来的,而且都是要走的,都是有时间性的,所以说“有去有来谓之客”。“客形”,生动深刻地概括了这一特定现象的时空规定性。与之相类似,宇宙间任何有形之物,都是“客”,都是有来有往,有聚有散。大至日月星辰,四时寒暑,小至百物生死,以及自然现象的风雨露雷,都只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现象,因时而来,因时而去。来则为聚,去则为散。聚时为有形之物,去时为无形之气。尽管现象不同,但其理则一。当然,虽说都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现象,但时间的长短和空间的宽窄却大不一样。比如风雨露雷,占的空间虽然比较大,但时间却是短暂的,所谓骤雨不终朝,飚风不终夕,它与太阳、月亮,不能同日而语。至于“百物生死”,更是千差万别。百物中有朝生夕死的,有一岁荣枯的,更有数十年数百年一死生的。但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乘时而息”,都是个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8)、(1)这些主张是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9)、他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要求限制皇帝的权力,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

(10)、顺治后期,战乱渐息,王夫之开始专心整理经史,传承文化。

(11)、①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12)、生活贫困的他,著书是一条异常艰苦的孤独之路,苦心孤诣,守死善道。

(13)、  ③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14)、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15)、(3)批判与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活力;

(16)、①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7)、1619年,王夫之出生于衡阳。这一年三月的辽东萨尔浒之战,明朝军队出征后金,以惨败而告终。大明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18)、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尙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19)、(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0)、③阶级:“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5、王夫之思想观点

(1)、④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船山先生曾自信地说过:“吾书两百年后始显”。

(3)、南明永历小朝廷内部争权夺利,乱象丛生。王夫之在此担任正八品的行人司行人,这是王夫之做过的唯一的官。

(4)、(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5)、少年王夫之在父兄的悉心教导下,渐渐脱颖而出,14岁考取秀才,18岁娶妻,24岁成为举人,下一步若能考中进士,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6)、王夫之没有正面批判佛老,而是直接驳斥朱熹的大轮回说。原来朱熹曾经和他的学生讨论张载的《正蒙》一书,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正蒙》说道体处,如“太和”、“太虚”、“虚空”云者,止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回。盖其思虑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若语道理,惟是周子说‘无极而太极’最好”。(《朱子语类》中华书局本第七册第2533页)又说:“横渠辟释氏轮回之说,然其说聚散屈伸处,其弊却是大轮回。盖释氏是个个各自轮回,横渠是一发和了,依旧一大轮回。”(同书2537页)朱熹是理一元论者,所以批评张载只说气而不说理,认为他的聚散没有从“性分”上说,而是直接从气的转化现象推理出来的,最后似必形成宇宙的大轮回。并且还直接与佛家的观点作对比,认为佛家的思想是作为个体一个一个地各自轮回,而张载的思想是将宇宙整个地作一次大轮回。对于朱熹的这些讥评,王夫之的反驳可说是苍白无力。首先,在立论上不仅是无力的,而且是紊乱的:“愚以为朱子之说正近于释氏灭尽之言,而与圣人之言异。”朱子说了什么呢?朱子说的是张子的思想是大轮回,说朱子之说近于释氏,不正好说明张子的思想近于释氏吗?既然朱子之说就是张子的思想,那么驳斥朱子之说不正好在驳斥张子的思想吗?这究竟是帮了张子,还是帮了朱子?

(7)、  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8)、(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9)、②意义:二人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寻找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

(10)、(2)作用: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1)、这里,王夫之有一个十分可贵的思想,他把有生命的“百物生死”和风雨露雷的自然现象,乃至从来被人视为永恒不变的日月,统统看成是同一性质的气的聚散现象。这个思想,因为用的是“发敛”一词,所以有不同的理解。他的儿子王敔在句末加注说:“发敛,谓日月出入之道。”出入之道指的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出没现象,这与气的聚散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在王夫之的思想里,“发敛”就是聚散,“发”有发生之意,就由气到形而言;“敛”有收敛之意,就由形到气而言。他在注张载“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一语时发挥说:“日月、雷风、水火、山泽,固神化之所为,而亦气聚之客形,或久或暂,皆已用之馀也。”当然,日月、水火、山泽是如何形成的,十分玄妙,故谓之“神化”,但王夫之却大胆地肯定它们都是“气聚之客形”,所不同的仅是时间上“或久或暂”的区别。这就是说太阳、月亮、山泽,尽管存在的时间极久,但仍然是气聚的客形,有一天终究要返回太虚而成为气。这样,王夫之的气一元论,也就达到十分彻底的程度了。

(12)、很明显,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循环,实际上就是被朱子所讥的张载、王夫之主张的大轮回,只是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鲜明辩证思想和科学性。恩格斯首先肯定物质运动是“一个永恒的循环”,是“无限时间内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只是这个循环的周期是十分漫长的,漫长得连地球存在的年代都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间来计算。这样,不仅不存在释氏的“个个各自轮回”,恐怕也不是朱熹指出的“横渠是一发和了,依旧一大轮回”了。由此可见,朱熹的讥评是一针见血的,王夫之的辩白是多馀的,而早于恩格斯818年的张载有与恩格斯相似的宇宙观,是十分可贵的,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

(13)、(1)地位: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4)、王夫之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明确地归结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万殊之生,因乎二气”。他提出“乾坤并建”,“阴阳不孤行于天地之间”,肯定矛盾的普遍性。任何矛盾都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必相反而相为仇”,这是排斥关系;另一方面“相反而固会其通”,这是同一关系。这两重关系,不可分割,“合二以一者,就分一为二之所固有”。

(15)、(3)汉政府面临内忧(诸侯王势力)外患(周边少数民族),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16)、②思想上:从西汉时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7)、第王夫之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认为,真知识一定是名与实的统一“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王夫之提出“克念”,即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18)、②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19)、②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

(20)、(4)唐:诗。题材丰富;韵律工整、回还有致。

(1)、答案:C解析:A项体现的是李贽批评道学家是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与材料不符;B项体现的是李贽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意为人应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完全适从他人主张,反映出李贽强调个人自由的思想,符合题意;D项是李贽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排除。

(2)、②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现人性的庄严。

(3)、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湖南衡阳市雁峰区)人。中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晚年隐居衡阳市石船山附近,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后人辑其著作为《船山全书》。

(4)、春秋、战国、汉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及其特色。

(5)、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6)、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7)、③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正文完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