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 1、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
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
1、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出自《论语·子张》。(解读)人态度端正、品格高尚,在小节上有所瑕疵是可以的。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行。”
(4)、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5)、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者,在这过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动说到底主要不是一个理论论证过程,而是一种职业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一个民族的社会创造了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6)、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的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7)、Idisapproveofwhatyousay,butIwilldefendtothedeathyourrighttosayit,
(8)、“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
(9)、(解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解释:即使拼到最后粮尽到绝,仍不放弃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阻挡日本人进攻的防线。
(10)、如果说就某特定国度的特定时期而言法律是命令,那么把它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法治社会的法律又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它是一种“对话”(discourse),乃是指法律是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及利益的交锋与辩论中不断获得产生、变更与发展;它是一种“理性”(retional)对话,乃是指这种对话在本质上是一种平和而非暴力的说理过程。——张千帆
(11)、•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12)、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1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
(14)、(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15)、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
(16)、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17)、清清白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欲人爱己先自爱,欲人尊己先自尊。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18)、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宋景文笔记》
(19)、 “法律根植于文化之中,它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对特定社会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所出现的特定需求作出回应。从根本上说,法律是人们认识、阐述和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一定的历史方法。” ——约翰·亨利·梅利曼
(20)、(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2、道德与法律 名言
(1)、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爱戴和尊重为转移的,而这种爱戴和尊重是以内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为转移的。
(2)、(解读)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人有羞耻心,这是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开端。
(3)、(解读)出自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意思是:自己放弃自己的责任,其实就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资格。一个人要真正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践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4)、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善学者能,多能者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5)、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6)、意思是国家的事,制定法律规章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遵,难的是听到之后去遵守。法律能不能贯彻实施,能不能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7)、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产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状态。为了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要有一个谁也不必惧怕谁的政府。
(8)、(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9)、相爱成家,忠实固家。心齐和家,平等乐家。勤俭兴家,奢惰败家。
(10)、一个细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经常地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望,则只能来自于法律。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边沁
(11)、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12)、 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须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向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贝卡利亚
(13)、(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4)、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恰好是对“司法能动主义”的批评)
(15)、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16)、(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造更好地状况。
(17)、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
(18)、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19)、“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20)、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3、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摘抄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2)、(解读)出自司马迁《孔子世家赞》,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3)、“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4)、(解读)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5)、1)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6)、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帕拉图
(7)、(解读)出自《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8)、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英国)罗素
(9)、(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10)、(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1)、己所不欲,勿加于人。洞察秋毫,爱恨有原则;唯贤是举,相伴无嫉妒。牢记前车之鉴,切忌功败垂成。团结友善,不该以怨报德;忍辱负重,理当平和气度。救危难济贫困,宽待人贵信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男女你我他,广为挚友;远近亲疏陌,一视同仁。
(12)、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13)、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14)、(解读)出自《增广贤文(下)》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解读:两岸同胞同根同祖,虽然有一道台湾海峡将我们隔开,但是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增进感情。
(15)、自知则明,自胜则强。见贤思齐,闻恶自警。律己当严,待人宜宽。满招损,谦受益。
(16)、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亚当·斯密
(17)、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18)、这世道……就是笑贫不笑娼的。在我们的世界不也一样吗……那些用龌龊手段获得成功、或是既得利益的人,非但不会感到羞耻,还会大肆炫耀,并称那些坚守底线的人为傻瓜。反正……总会有更蠢的、或是更无耻的人去给他们洗地。作者:三天两觉 出处:惊悚乐园
(1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静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20)、今天的中国社会存在不流氓不成功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干就会在竞争里处于下风,面对文明的道路你会有负担,对手作恶,你不作恶会受损害,对手盗版,你不盗版会有损失。但是阳光做事,坚守道德底线,才代表了未来的文明和技术的力量。作者:王小川
4、道德与法律的名人名言
(1)、(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2)、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3)、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4)、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5)、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是基于预谋、或者是基于冲动、或者是基于偶然。
(6)、Guiltalwayshurriestowardsitscomplement,punishment;onlytheredoesitssatisfactionlie.
(7)、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8)、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乔叟
(9)、知己知彼,排忧解纷。乐善好施,见义而勇为;鞠躬尽瘁,甘为孺子牛。矢志鼎新革故,着力避短扬长。明礼诚信,踏踏实实干事;正大光明,清清白白做人。倡自省少互责,主公道止冲突。感悟厚德载物,坚持养性修身。假冒伪劣次,彻底根除;生旦净末丑,共台增辉。
(10)、出自管仲《管子戒》。(解读)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11)、OneofthemoststrikingandsalutarythinginAmeicanlifeisthewidespreadstudyoflaw.
(12)、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张三。
(13)、(解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法令得不到执行,关键是上层有人犯法,是上层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恃有宠的人带头不执法、违法甚至犯法。
(14)、 “法律不要精微玄奥;它是为具有一般理解力的人们制定的。它不是一种逻辑学的艺术,而是像一个家庭父亲的简单平易的推理。” ——孟德斯鸠
(15)、人要珍惜生命,莫让自然得病。污染破坏一朝易,治理恢复十年难。珍稀物种,灭绝堪忧,关心爱护,德在千秋。
(16)、胜不骄,败不馁。名利求之须有道,得之欣然失莫悲。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竞争为乐,恬淡为乐,各得其所,各有其乐。
(17)、(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以守法为前提,没有法律保障,就谈不上自由。
(18)、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19)、(解读)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序幕。
(20)、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5、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名言警句大全
(1)、“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2)、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
(3)、(释义)上面这段话出自《荀子·修身篇》。荀子认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士、君子,还是圣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必须永不停歇地努力。那些整日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就不会超出常人多远了。他用这样的比喻加以阐释:“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